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牢记历史 珍惜现在]彭仓村今昔——边巴顿珠老人话新旧西藏饮食
时间: 2014-07-29      陈敬 米玛 王杰 丹增平措      来源: 西藏日报

  1973年,边巴顿珠到日喀则的时候,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黄瓜。黄瓜切成片,上面覆盖着白色的蒜末以及暗色的醋和酱油,平铺在白色的搪瓷盘子上。这种颜色鲜艳的食物让边巴顿珠无比好奇的同时不敢下箸。他说,那以后的很多年,自己都以为黄瓜生来就是片状的。

  “旧西藏,蔬菜就是指萝卜和土豆,没有第三样。绿颜色从来不会出现在桌子上。即使萝卜土豆,能吃到也得看运气。所以我第一次见到黄瓜都被吓住了。”今年67岁的边巴顿珠坐在位于彭仓村西头的家中接受记者的采访,从二层楼的窗户上就能看到他们家成片的蔬菜大棚。白朗县目前是全西藏蔬菜种植的重要基地,作为整个白朗县第一个大棚蔬菜种植者,老人举止谈笑间透露出一种身为“元老”的自信。这种自信让他谈起过去的磨难时多了些从容。

  “民主改革前我还小,十一二岁大的小孩子,对吃的东西印象最深。我家里是朗生,阿妈带着四个小孩。我记得那时候睡觉,白天穿什么晚上就穿什么。把破烂的衣服拢一拢就算铺盖,靴子裹一裹就是枕头,然后躺在床上就开始想,明天能吃到啥?”

  然而对于童年时代的边巴顿珠,对于食物的幻想都是极其有限的。

  “做梦梦到酥油都会觉得自己胆子太大了。基本上能梦到的就是糌粑和土豆,大块的,我一个人吃。”边巴顿珠呵呵地笑了起来,但很快神情就恢复了凝重。“全西藏的朗生可能都一样吧,小孩子不是劳动力,只能吃大人嘴里‘漏’下来的。大人稍微多吃一点,子女一口接不上,就很有可能被饿死。所以我现在特别感激我的母亲。”

  当时彭仓村属于领主卓杰的统治区域,“小时候如果哪天运动量大了,饿极了真的会和狗抢吃的。卓杰家的狗吃得好啊,比人长得壮实,从它们嘴里夺食需要很多伙伴的配合,而且经常受伤。”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