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老人在日喀则市的一家茶馆里和老年朋友们一起喝茶、聊天,爽朗的笑声不时发出。“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好像是在过年。”次仁老人说道。
次仁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起来喝几杯酥油茶、吃大半碗糌粑,中午吃米饭,每顿饭最起码有三四个菜,偶尔和朋友们喝点小酒,按照他的说法,这样的日子比旧西藏农奴主的日子还要好100倍。
回忆起旧西藏的生活,次仁老人的眼中布满了泪水。
1946年,次仁出生在领主家的牛棚里,晚上全家就睡在牲畜的旁边,几乎每晚都会被牲畜踩踏,当时唯一的家产就是一床补了无数补丁、已经看不清原貌的破藏被。据母亲讲,家里的这床藏被已经用了50多年了。
每天忙碌的生活是从管家的叫骂声和牲畜的踩踏中开始的。每天天一亮,全家人就早早起来,按照各自分工开始劳动。在劳动期间,除必须的上厕所外,不得有片刻的休息时间,熬到午饭时间,领主会格外开恩地给每人两小铁勺糌粑,但是铁勺掌握在管家手里,管家高兴时铁勺里的糌粑冒点尖,不高兴时把糌粑摇平再给农奴们。农奴们经常吃不饱,饿着肚子干活。
次仁清楚地记得,当时领主家养的三条看家狗,每条狗一顿饭要吃两大铁勺糌粑,不时还能吃到死畜肉和骨头。
在领主的眼里,像次仁一样的农奴们是连条狗都不如的“畜生”。
“我们不是吃糌粑长大的,是饿大的。”次仁老人回忆道。
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到了雪域高原,高原的天变亮了,千年的乌云被吹散。次仁和其他农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学会了汉语,还见到了以前从来都没见过的许多“稀罕物”。更重要的是,在部队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次仁和解放军一起劳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同一个屋子里睡觉,这让她彻底明白,只有解放军同志才把穷人当人看,她在这里找到了做人的尊严。
回到村子后,正赶上工作组组织大家进行民主改革,次仁积极配合工作组开展工作,分得了牛羊、12亩地和一套房子。
总结大半辈子的生活,次仁说:“前半生过的是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遭受农奴主的残酷剥削,每天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后半生享受着新西藏各项惠民政策,在党的关心扶持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原标题:[牢记历史 珍惜现在]次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