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年楚河谷腹地的白朗县,如今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县。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白朗这一称谓的来历,是因为白朗县嘎东镇境内一座山包上,曾经雄踞着白朗宗,如今宗山早已踪迹难寻,但是宗山底下的村庄——白雪(白朗宗之下之意),却是人丁兴旺,规模越来越大。
79岁的洛桑老人,作为白雪村里年纪最大的老者,享受着天伦之乐,也享受着村里人的格外尊重和优待。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正值播种季节,村里大多数人都在农田里忙活着。洛桑老人的家里,儿媳妇和孙媳妇正在张罗着午饭,一位邻居阿妈也在帮忙,两个重孙在楼梯旁玩耍,老人怀抱着8个月大、最小的重孙丹增罗布,其乐融融,温馨快乐。
洛桑老人身形瘦削,幽默风趣,但是他曾有过一个悲惨的童年。
白雪村一带旧社会属于当时白朗县一带最大的庄园——巴扎庄园下属的多瓦朗领主管辖。多瓦朗领主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属地内的男童10岁、女童12岁后,必须到领主家里为领主充当贴身奴仆。
在洛桑年满8岁后,领主提前通知洛桑到他家里当奴仆,洛桑的父母以孩子年龄尚小为理由,曾经抵抗过,但是领主的一句:“你们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让洛桑的父母不得不从命。
“从此,我成了领主的‘拐杖和抹布’!”洛桑老人说。
原来,此时的领主是一位双目失明,年老体衰,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老人。“可能是因为眼睛看不到,身体有病,脾气也特别大。”洛桑回忆道。
从此,洛桑白天作为“拐杖”,扶着领主散步、游玩;夜里作为“抹布”端屎擦尿,寸步不能离开主子一步。“稍有不慎,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
“房间里必须脱鞋进去,冰冷的阿嘎土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那滋味真的不好受。”洛桑回忆说。
作为贴身奴仆,洛桑服侍了领主10年,18岁那年,领主死了,而且因为不堪多瓦朗领主的无限盘剥,许多佃户离家逃荒,领主家的大片耕地没有人来耕种。于是,洛桑作为壮劳力,回家与父母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一名自己忍饥挨饿,却为领主交粮交租的佃户。
27岁时,迎来了解放、摆脱了身上“镣铐”的洛桑,积极踊跃参与到了新社会里兴修水利、开山修路等社会主义火热事业当中。
“但真正好日子是改革开放以后过上了。”洛桑说。
如今,白雪村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也有了“喝不完的青稞酒”,下午5点多钟,儿媳妇米玛仓决准时为老人端来了一壶青稞酒。“每天下午一壶青稞酒是‘必修课’。”老人喜滋滋地说。
如今,洛桑老人的6个儿女早已成家立业,孙子辈里有人当上了医生,还有人在内地读大学,家里还有4个重孙绕膝,曾经贴身奴仆的他过上了“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原标题:洛桑:贴身奴仆的“前世今生”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