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松卓舞与扎木念 传统歌舞贺新年
唐焕钥   发布时间:2015-01-28 13:33:00   来源:西藏商报

  卓舞在藏语中被称为“腰鼓舞”。“卓”意为吉祥,一般在重大节庆活动中开场、谢幕时表演。卓舞是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项目之一。每逢重大节日,当地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扎木年,是藏族弹弦乐器,藏语意为声音悦耳的琴,俗称藏族六弦琴,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是歌舞常用的伴奏乐器。

  近距离体验楚松卓舞

  在巴埃罗家拜过年,参观完他们的大房子后,远远地就听见马路对面的小树林后面传来阵阵鼓声,“卓舞”已经开始了。我们赶快循着鼓声而去,来到村边的一块空地,想必这里就是村民们平时聚会的场所。人们早已把表演场地围了几圈,我们钻进人群立刻开始拍照录像。

  对卓舞直观的感受是粗犷雄浑古老。十六名舞者围成圈,以圆形为基础,或转圈或向中心变化阵列。中间是戴着面具的卓本,领导指挥着整个舞蹈。鼓是人手一个,必不可少的道具,一边打鼓一边跳舞,偶尔伴以吟唱。鼓点和动作都不复杂,但挥舞大鼓时需要相当的力量,舞姿时慢时快、整齐划一。圆形阵列拢聚着这些力量,人数也是重要的因素。在简单但绝不枯燥的节奏与肢体组合中,每个人在重复中形成集体的一股强大的气势,震撼人心。尤其是我站在舞队中央拍照时,眼前各种色彩闪烁,耳边鼓声隆隆,直震到心尖儿上去。

  卓舞的历史渊源

  后来对卓舞的背景进行了一番了解。同行的藏族朋友说,其实“卓”本身也有舞蹈的意思。所以“卓舞”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舞蹈形式,而是对藏族各地区民间舞蹈的泛称。目前最有名的可能当数久河卓舞,以甩动大长头发为显著特色,据说是莲花生大师修建桑耶寺时,为镇魔而跳的舞,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但是,我们观看的毕西楚松卓舞并没有长发,除此之外跟久河卓舞倒是有很多类似。比如裙子和鼓、阵列和风格等等。相传寺院里僧人们跳的金刚舞也源于莲师镇魔,细看之下,确实卓舞跟金刚舞在形式上也互相有借鉴。

  而毕西楚松卓舞的历史,官方介绍说起源于五世班禅时期。1667年五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登基,为了庆祝而首次跳了楚松卓舞,以后每当班禅登基典礼等大型节日时都要演出,已有300多年。然而民间则有更多说法,比如有人跟我们讲卓舞是为了免赋税而为地主所跳。难以否认卓舞确实起过这样的作用,就像藏族的诸多艺术形式一样,它起源于宗教,但功能一再扩大和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未来的希望

  舞蹈结束后,演出者们换下绚彩服饰,围坐在演出场地喝酒聊天,回归平淡。听他们讲,村里的卓舞表演一度中断,四年前在富起来的巴埃罗家的倡议组织下才恢复起来。当时村里仅有两位参加过给地主表演卓舞的老人会跳,许多年轻人自愿报名学习。经过挑选较有天赋的年轻人加以培训,形成现在的规模,还不断有人想要参与。他们都发自内心地热爱着卓舞,因此有些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即使走也不会太远,村里有排练和演出时都会及时回来。去年他们在新年、望果节、附近某林卡开张、七一建党节时都有表演。他们共同的愿望是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上更大的舞台,演给更多的人看。

  欢快的扎木年

  当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仍然围坐着喝酒聊天的卓舞表演者们,回到巴埃罗家时,这边也正歌舞升平。扎木年演奏已经开始一会儿了。扎木年是藏民族非常独特的乐器,虽然有说来源于印度或是唐代内地,不过很多藏汉学者考证很可能是西藏本土创造。扎木年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不但在各种节庆都可以看到它,甚至在壁画中,像妙音天女这样与音乐相关的女神也手持扎木念,而四大天王中的东方持国天王在汉地的形象是怀抱琵琶,在藏地则入乡随俗改抱扎木念了。扎木念演出在拉萨也见过,不过现在在如此温馨富丽的家里看演出,又是别样的亲切感受。几首曲子都欢快活泼,表演者一边拨动六弦琴,一边跳踢踏舞,还要唱歌、转圈,浑身上下都不遗余力地散放着愉快的情绪。虽然听不懂歌词略有遗憾,但随着地板的震颤,我们也感到坐不住,情不自禁地想跳起来。看到卓舞、扎木年这样的传统民间艺术仍然在藏族生活中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给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我们由衷地感到开心,也希望在今天文艺形式百花齐放的形势下,这些古老的技艺和文化能永远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欣赏它们的美。

  原标题:楚松卓舞与扎木念 传统歌舞贺新年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