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访谈
老故事:察隅边防二三事(二)
 
高永欣 苏国柱   发布时间:2014-10-25 07: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桑昂曲宗(察隅)第一小学校诞生记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后,西南军区即电令驻扎在西藏桑昂曲宗扎那地区的从云南进藏的14军42师126团机关一部,民族工作队和1营从速抵达察隅,保卫边防。1951年8月22日,这支部队在高建兴团长率领下,浩浩荡荡向察隅进军。经过30多天的艰苦行军,沿着藏东的大峡谷的沙石泥泞羊肠小路行进。时而翻雪山,时而飞激流(过溜索),一日有“四季”(春夏秋冬),冰火两重天的寒暑,战天斗地,终于在9月30日胜利地抵达下察隅,10月1日把五星红旗升上察隅边防的上空,永远迎风飘扬。

  126团进驻察隅部队,在团前方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高建兴团长在抓部队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地方的建政工作。安排修建驻察隅部队的营房时,也安排了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当时宗委会未成立)的办公用房的建设。部队营房建好后,高建兴遵照《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和上级指示,即着手抓成立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经过酝酿、协商、选举等一系列工作,终于在1952年2月初,成立了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共有21名委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王杰敏任主任,阿比(藏族)、白马(藏族)任副主任。木觉(僜人)、勒秋(俅族)等为委员。汉、藏、僜、俅等民族平等议事,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为了培养当地的民族干部,高建兴在宗解放委员会不久,又着手抓桑昂曲宗第一小学校的筹备工作。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办学校,首先要有教室、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照明、教材等物质基础,也要有老师、校工及管理人才。在这片荒原草坝之地,除了刚安扎下来的126团部队之外,没有任何单位或机关,加之从祖国内地通往察隅的沿途雪山全部封山,飞鸟难行,察隅几乎成为“孤岛”。不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就是见困难就上,遇骨头就啃。有股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精神。高建兴决定抽出机炮连负责修建察隅第一小学校的校舍任务,其余分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帮助运送木料、板子和平整学校场地任务。在各分队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机炮连全体干部、战士经一个多月的苦干巧干,夜以继日地施工,终于在3月中旬完成了600平方米的土坯、木料结构的校舍任务。其中有:教室2个、男生集体宿舍2个、女生集体宿舍1个,饭堂(厨房)1个。可容纳60名学生住宿和上课之用。

  校舍建成后,高建兴团长又派出团部工兵班以及集中各连会干木工活的干部战士去装修校舍门窗,搭建学生床铺,制作教室桌椅等。古人言: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搭建床铺、制作桌椅等任务。做到了学生到校后,有房子住,有地方吃饭,有教室上课,为办校打下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