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巴藏戏:从河边跳上舞台
   发布时间:2015-01-21 14:28:00   来源:西藏商报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1987年文化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

  目前,西藏有22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尼木藏香制作技艺、南伊珞巴民族乡的编织、“中国最后的陆路孤岛”陈塘的夏尔巴舞蹈等,它们都是西藏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它们在雪域高原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湘巴藏戏的悠久历史

  南木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日喀则市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岸。总面积8113平方千米。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南北两面山峦起伏,南部有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原,中间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蛇形狭窄“走廊”湘河流域。

  “南木林”藏语意为“胜利”,作为地名具有“圣地”的含义。吐蕃时期称扎西孜,后被称为湘巴(即后藏6个万户司之一)。日喀则市把南木林县多角乡命名为“湘巴藏戏艺术之乡”。湘巴藏戏是南木林县非物质文化的代表,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巴藏戏是蓝面具派藏戏的四大流派之一,它起源于十四世纪唐东杰布时期,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其演唱曲调唱腔高亢嘹亮、粗犷豪放,表现手法入神细腻,是传统藏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湘巴藏戏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并保留了一些传统剧目,如《文成公主》、《赤美贡旦》等都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喜欢。

  细说前世今生

  湘巴藏戏由唐东杰布创立。如今在大昭寺依然可以看到唐东杰布的画像,这位白须白眉、神态安详、慈善可亲、腰系白氆氇僧裙、身披牦牛毛藏毯、手持八千万节铁索的高僧,看起来和蔼可亲,神态安然无奇。但他却是当时西藏最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族人民一直视他为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创造、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博学善思,是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高僧,被众人尊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那时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梁,湍急凶险的江水随时准备吞噬着试图过江的百姓。唐东杰布立下宏愿,发誓要在西藏的江河上架设一座座铁索桥,造福于民。有人嘲笑一无所有的他是彩云里跑马,石板上耕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尊珠仰巴”(意为“疯喇嘛”)。但他毫不气馁,跋山涉水,到处向百姓解释建桥的意义,赢得了许多人的信赖和支持,终于在1430年建成了雅江上第一座铁索桥———曲水铁索桥。

  在不断建桥的过程中,唐东杰布为了募集到更多的钱,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七位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的姐妹,组成了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采取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和历史传说,劝谕人们积德行善,出钱出力,共同建桥。在演出中他逐步完成了藏戏由佛教跳神舞蹈向戏剧的过渡,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糅合到一起,创作出一种舞蹈、唱腔和人物性格浑然结合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藏戏艺术的雏形。

  焕发时代活力

  藏戏也发展衍生出了白面具派和蓝面具派两大流派。湘巴藏戏正是蓝面具派的四大流派之一,作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融汇了众家声腔特长,吸收了湘河两岸民间歌舞艺术和湘巴噶举派祭祀仪式的部分风格,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风格。

  湘巴藏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世达赖时期。在五世达赖时期,有一个叫扎西直巴的当过噶伦的贵族,他命家乡南木林的乡亲们学习江嘎尔藏戏,组织了一个藏剧团,他们的表演也逐渐有名起来。因为是在南木林山沟中的湘河边,就被称为湘巴藏戏。噶厦的“则恰列空”则登记为“常·扎西直巴”。八世班禅、九世班禅对湘巴藏戏较为重视,扶持了一段时间,逐渐壮大,自成一派。主要流行于南木林县的多确、卡则、琼、山巴等地。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的戏师是根角。据说根角才艺出众,乐观调皮,剧本谙熟,他之前的戏师巴多想考他,几次都没考住,他是八世班禅选定的戏师,在湘巴藏戏史上影响最大。

  早先湘巴藏戏不去拉萨支差,有一年迥巴藏剧团去拉萨支差参加雪顿节,过雅鲁藏布江时翻船,死了不少艺人,剩下的少数日吾齐艺人,到了南木林找了一些湘巴艺人去了拉萨会演。随着时间的推移,湘巴藏戏影响力逐渐大起来,规定了《文成公主》和《赤美贡旦》轮换去拉萨演出。湘巴藏戏整个风格特点较接近于江嘎尔,现在艺人多数已经去世。

  色吾寺

  色吾寺是由藏传佛教大师古如白玛久纳创建的,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文物之地。主供佛为古如仁布庆。本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该寺鼎盛时期僧尼达147人(其中僧人126人,尼姑21人)。在全区是比较有名的一座寺庙,主要宗教活动有猴年大法会等。

  交通:从日喀则市沿着318国道往北约25公里进入203省道,往北行驶约45公里到达南木林县。

  旅游特色:湘巴藏戏、林卡节、望果节、果谐等。

  特色美食:艾玛土豆具有种植单产高、个大、皮薄、味好、含淀粉量高以及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维生素等特点,素有地下面包之称。“艾玛土豆”主产于西藏南木林县艾玛岗乡,艾玛岗乡位于雅江中部流域雅江北岸的宽谷地和冲击扇上,地势平缓,平均海拔在3830米左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土壤条件是理想的土豆种植区。

  原标题:南木林县 湘巴藏戏放光彩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