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阳光 西藏建筑的热量之源
杜冬   发布时间:2014-12-10 10:29:00   来源:西藏商报


阳光赋予西藏人灿烂的笑脸。

  阳光对于西藏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

  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意义,阳光带来的热量被藏族人民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太阳能产业出现以前,对于太阳的热量使用最密切的莫过于藏族人民。其建筑更是从一切可能方面考虑到了利用太阳的热量。

  让太阳休息休息

  2011年,我曾住过小昭寺噶丹康桑的一栋老宅,老宅的进口阴暗,绘着祥云的蓝色木柱支撑着过道。这里和小昭寺的金顶近在咫尺。虽然我住在这栋老宅一楼的一间小屋,晒不到太阳,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问题。

  然后冬季到来了,黄昏之后我的小屋里就变得异常阴冷,墙壁冰冷如铁,偶有隔壁来自当雄的牛肉贩子壮汉们来我这里做客,也被冻得寒暄片刻就匆匆离去。每天早晨,小昭寺的法鼓透过厚厚的墙壁传来,我依然缩在被窝里。直到中午十一二点气温升高,我才想走到外面。

  出于对阳光的渴望,我就特别注意与阳光相关的部分。例如藏式的窗框,藏式窗户上黑色的,上窄下宽的窗框据说是表现了牦牛头的模样,但我也曾听一位学者说,黑色的窗框有利于聚集太阳的热能,为整个房间加温。

  还有建筑的高度,据说原先拉萨老城区的宅院很少超过三层,且占地面积宽大,这样的建筑风格其一个目的就是不让建筑物互相遮掩,所有的房屋都能充分地享受到日晒,从而即便在严冬,室内温度依然不会过低。

  还有太阳能灶,院场中一字排开许多太阳能灶烧开水的场景是拉萨一景,据说在许多地方,人们烧够了开水之后,还会用布遮住太阳能灶,好让太阳也“休息休息”。如今看太阳能灶聚集的场面最好是去喜德林寺大院,哪怕这里已经被评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哪怕这里靠近著名的摄政热振拉章,喜德林的人们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着太阳的热量。

  窗户与思想


典型的藏式窗户。

  我还想说说窗户。

  我的一位僧人朋友讲过这样的故事:家里的新居竣工后,老父亲坚决不愿意搬入有巨大阳光走廊的新居,老父亲说,我们既不是高僧,也不是贵人,我们不能住这样阳光灿烂的房子。

  所以套用学术术语说,阳光在西藏同样是一种权力结构。

  我不免在此牵强附会,旧西藏的古典建筑,越低矮处一般窗户越窄小,越阴暗、寒冷,所住的人地位越低,是佣人,再向下只是牲口圈和库房;越靠近顶层,窗户跨度越大,结构越轻盈,雕刻越精美,阳光也越充足明媚,人的地位也越高。

  这当然是建筑工艺的要求,越向上,建筑结构就应当越轻巧;然而,从另一面看,越靠近顶层,阳光空灵,视野或许就越广阔,思想越灵活,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玄妙空灵的理论。贵族们或许在研究音韵与书法,僧人或许在探讨空性的奥秘。就思想的活跃和自由度而言,这是下小上大的倒三角形。


朗色林庄园,可见其窗户上大下小的结构。

  而窗户的大小则极为精确地展现了这倒三角的结构,因此,西藏的窗户也是一种权力结构。如今想要看到这倒三角的,自然是七层的郎色林庄园最好,此外邦达仓大院等宅院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晒太阳,黄昏时分的拉萨依然颇足一观:从色拉寺后的山攀登到半山腰的小寺,在这里等候拉萨的落日是非常棒的体验,当脚下的拉萨城已经华灯闪烁,刺眼的阳光却依然照在你身上,最后一抹阳光是从你的头顶消逝的。

  阳光是拆开西藏这个信封的小刀,是拉萨没有刻度的刻度。阳光里,你能看见暮年的根敦群培从窗户里探出头来晒太阳,神像和神坛在阳光下闪耀光芒,安多强巴用舌尖舔着画笔的笔尖,主妇、冒险家和马帮汉子都走在热气腾腾的阳光里。

  阳光真是对西藏的恩赐。

  屋顶上的拉萨


屋顶是拉萨人生活的重要空间。

  阳光在西藏建筑和西藏人的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拉萨常见的建筑多为平顶,一方面由于这里冬季雨水少,另一方面人们是如此钟爱屋顶空间,享受这里充沛的阳光。有历史记载说,早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贵族们就爱在自家的屋顶上搭起凉棚,喝茶打牌,享受阳光。在传召大法会召开时,甘丹颇章政府会命令贵族们一律不得在屋顶搭凉棚,等到法会结束,贵族们依然故我。

  在著名的“邦达事件”爆发后,噶厦政府的警察和邦达仓的家丁也展开了漫长的屋顶对峙,并最终不了了之。可见即便连震撼一时的历史事件,在拉萨强烈的屋顶阳光之下,也变得节奏缓慢,失去了锋芒。在漫长的冬季,拉萨的屋顶还是斗风筝爱好者的乐土,甚至有人乐极生悲从屋顶掉下去。善良且好奇的拉萨人还会在屋顶晾晒剩饭当鸟食,于是大群的鸟儿也会聚集于阳光下的屋顶上。

  最壮观的屋顶活动莫过于打阿嘎土,数十人的队伍排列于屋顶之上,脚步整齐,歌舞连绵。屋顶还可遮挂布帘,摆放茶桌香炉,想喝茶的喝茶,想练字的练字,颇有空中花园的意味。拉萨本是一座屋顶上的城市,如今城市发展,屋顶生活大大减少,只有几家屋顶茶馆依然沿袭着屋顶生活的骄傲。

  原标题:阳光 西藏建筑热量之源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