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藏桑昂曲宗委员会(筹)成立的经过
西藏桑昂曲宗(察隅县)地理位置特殊,地缘关系复杂。南面与缅甸、印度接壤,东北面与四川、云南藏区毗邻。地处藏东大峡谷地带,高山矗立,激流纵横,道路崎岖难行,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势。历史上,它属于西康省(康巴地区)管辖。后由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辖。噶厦的康区总管府虽设在昌都,但鞭长莫及,成为无官管辖之地,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1950年10月6日,从云南方向进军的42师126团,分兵两路参加西藏昌都战役。一路由团长高建兴率领从云南的贡山,沿怒江而上,进入西藏桑昂曲宗的察瓦龙、门工一带;另一路由团政委成泽民率领,由云南德钦县,翻梅里雪山进入察瓦龙、碧土一线,参加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结束后,由于运输困难,粮食等物资供应不上,团政委成泽民率领的那一路部队,撤回了丽江。由团长高建兴率领的一营、团机关一部以及民族工作队等,便回师扎那,边休整训练,边发动群众,等待命令。
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公布后,驻扎那部队便广泛宣传“协议”,根据“协议”精神,通过协商、选举等方式,成立了“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筹)”,由团政治处副主任王杰敏任主任,由阿比(开明人士)、白马(头人)任副主任,这就是宗人民政府的前身。这时,扎那便成了宗府的政治、文化中心。
1951年8月22日,驻扎那的126团部队奉命进军西藏察隅边防。同年10月1日,部队抵达察隅、科麦,把五星红旗插在边防的上空。团部驻在下察隅的赤通卡。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筹)也由察瓦龙的扎那迁移至赤通卡。
此时,赤通卡又成为宗府所在地。战士们笑言:“桑昂曲宗政府是流动政府,军队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事实如此。当时的解放军就是党政军一体化。当地各族群众只知道解放军,有事就找解放军。为了打破这种局面,126团前方党委决定,立即开展建政工作。首先,通过广泛的协商、民主推荐,代表选举等,选出宗解放委员会成员,正式成立了桑昂曲宗解放委员会委员共21人,王杰敏为主任,阿比、白马为副主任。宗解放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2连的住房内(2连调防沙马前哨点)。当时住会委员没有工资,也无生活补贴。自带酥油、糌粑等生活用品。委员的职责主要是向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组织群众支援解放军修路架桥,运送部队物资等。当时,桑昂曲宗运输队就是委员普普(布)拉达到各村宣传,号召大家参加运输队,支援康藏公路的建设而成立的。他亲任运输队的队长,带着骡马运输队从察隅的科麦进入到康藏公路安久拉山工地,开始艰苦而繁忙的运输工作。1953年,桑昂曲宗运输队获得红旗运输队的称号。在特定的环境下,宗解放委员会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