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苇:拉萨现代刻字的开拓者和引路人
段敏   发布时间:2015-04-15 10:02:00   来源:西藏日报


郭一苇在进行现代刻字创作

  导读:

  郭一苇,原名郭艺伟,自号云海行者、止止斋主人,福建漳州人,2010年进藏,现为拉萨晚报摄影记者。一苇善墨,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和全国大展,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苇喜欢拉萨、热爱拉萨,是西藏书法家协会理事、拉萨市书协篆刻与刻字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其作品先后入选西藏自治区喜迎党的十八大书画摄影大展、2013中国·拉萨雪顿节书画艺术展、“云端哈达”西藏自治区两路通车60周年书法大展。

  于书法、摄影之外,一苇更喜欢、更专注于现代刻字,他可以说是拉萨现代刻字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他不仅把现代刻字的技艺和创作理念带到了拉萨,还善于与西藏传统雕刻、特别是尼木雕刻相结合。其结合西藏文化创作的现代刻字作品《天路》,已入选国际大展。

  此外,一苇志于培训,志于传道授业,且已在拉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认识郭一苇,是在今年藏汉双语春联活动的现场。

  今年春节、藏历新年前夕,自治区组织藏、汉书法家深入基层,现场为群众书写春联、送祝福。活动现场,一位扎着马尾辫的男书法家很是惹眼——艺术气息这么浓厚、气场这么足!这人是谁呢,记者不禁在想。

  中午吃饭相互介绍时,记者才知道此人便是:郭一苇。

  实际上,“郭一苇”这个名字记者已经听说很久了。在开办《那人 那城 那事》栏目之初,记者曾到拉萨市文联走访,请他们推荐一些拉萨的文化名人,以备采访。当时,拉萨文联主席杨双旺开出的名单上就有郭一苇的大名。当时记者就在想:“郭一苇”,名字中的文化气息这么浓,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4月3日,在止止斋,记者如约对郭一苇进行了专访。

  还是老样子,马尾辫很是光亮,看得出他今天特意洗了头;不同的是,战地吉普已换成了唐装,文人气息更浓了。

  郭一苇的书斋坐落在江苏大道,一栋藏式小楼,他租下了一间一楼一底的门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斋既是他的工作室和起居室,也是他以茶会友和搞书法、国学培训的地方。

 
郭一苇(左)与学生李美静(右)研究现代刻字创作

  钟情拉萨,痴情于书法和现代刻字

  说起拉萨,郭一苇就有些激动。

  对于拉萨,郭一苇有一种说不出的爱。2010年,来拉萨旅游后,郭一苇发现自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一苇喜静,这点从他的斋号上就可以看出。《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对于“静”,庄子的曾这样说过:“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郭一苇告诉记者,他之前的工作室在江苏路。他说,江苏路地处繁华闹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但他并不喜欢,搬到人烟相对稀少的江苏大道,图的就是:“静”。

  再者,郭一苇之所以喜欢拉萨,是缘于拉萨的“静”。在他看来,拉萨是一座“静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地善良纯朴,没有更多的勾心斗角,多的是与世无争;再者,拉萨相对内地而言,属欠发达地区,都市的喧嚣少,宁静的空气多。

  在郭一苇眼里,拉萨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是一个可以“得道”、成就个人辉煌的圣地。他说,要是为了金钱和名誉,他完全可以不来拉萨;因为,在老家福建漳州,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平面设计师,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群。并且在漳州,他早已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收入不菲。

  一苇喜静,还缘于其喜欢书法。

  对于书法,郭一苇给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朋友问我,在现在这种市场经济的潮流下,大家都在讲究赚钱、追求物欲,你怎么还这么执著于书法。对此,我只能一笑置之,我想,只要你热爱书法,这些就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且是你一旦深入书法,随着你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实践和提升之后,就更会发现它的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在他看来,书法能让自己安静,安静于书法中体味人生、书写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郭一苇从小就喜欢书法。小时候,只要有时间,郭一苇都要写上一会儿,旧报纸和各种废纸成了他临池的最爱。由于家贫,郭一苇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照着字帖临写;但对此小郭一苇并不在意,对于他而言:有报纸上的那些书法作品就够了,照着报纸上的书法作品写,照样能成为“书法家”。

  16岁那年,郭一苇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法字帖。学校派他代表学校参加书法比赛,他得好好照着字帖临习才行,他不想学校因他的失败而丢脸。

  最终,不负众望,郭一苇拿到了好的名次。虽然还是一贫如洗,但这更坚定了他学习书法的信心和决心了。

  高中毕业,郭一苇参军到了军营。

  “部队是所大学校”,这一点,对于郭一苇而言确实不虚;因为部队不仅培养了他,还把他送上了更高的舞台。

  说起自己的成长,郭一苇坦言:“要感谢部队的培养。”在他看来,没有部队推荐他上中国美术学院,就不可能有他的今天。虽是进修,没有拿到大学文凭,但对于此,郭一苇已很是知足;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王卉。王卉是国画大师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的得意弟子,技艺精湛,是当代大师。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郭一苇技艺日益精进,受益匪浅。

  大学期间,郭一苇专攻草书和篆刻,这为他后来的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郭一苇又迷上了现代刻字:“2008年,我参加了福建省书协组织的一个为期5天的现代刻字艺术培训,随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