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木刻的传承与保护:走进德格印经院
 
   发布时间:2015-03-15 07: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藏族历史上创建过许多印经院,它们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时代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著名藏学家东噶教授统计,藏族历史上共出现了11个著名印经院。其中德格印经院的无论是在库藏版数还是其典籍种类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可以说,德格印经院承担着传承藏族文明的历史使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印经院的保护力度。1996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06年,作为传统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技艺成功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最古老的藏地印经院 

  藏族人喜欢把印经院叫做“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巴宫”是藏族人对它的简称。这个藏文名称是“雪域文化宝库善地吉祥多门大法库”,简称“善地印经院”。印经院总占地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一半以上的建筑由古代保存至今,坐北朝南,红墙平顶,古朴庄严,由德格第42代土司、六世法王却加·登巴泽仁(1687~1738年)始建于1729年,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

  当地人说,关于印经院的选址有过两个传说:一是有一天太阳落山时,登巴泽仁土司在自己的官寨外漫步,听到小孩朗朗的读书声,便萌生了刻板印经的想法;二是一个叫拉绒的人用牦牛驮着自己精心刻好的经书木板去奉送给登巴泽仁土司,在经过现印经院的地址时牦牛受惊,经板散落在地上。依着这个暗示,登巴泽仁土司在此举行仪式,动土修建印经院,但仅仅用来收集和储藏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书板。之后印经院逐渐被称为“德格巴宫”,也就是是“印经版的房子”。今天看来,印经院上部用泥土混合着干柳枝筑成的黑色墙身,与高耸的红墙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宏大坚实,又不失古朴壮观。 

  追溯印经院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却吉·登巴泽仁。他是清朝皇帝任命的土司,领地包括现在的四川、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的数个县。土司和他历代的继承人是德格巴宫的主要建造者。登巴泽仁的二儿子彭措登巴在继承了土司职位后,下令雕刻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经版。他的下属建议为此修建一座更大的印经院,经过宗教仪圭的封定,彭措登巴土司决定在原德格巴宫的地址上重建印经院,并于1744年2月7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彭措土司亲自为四角奠基,还招募了木工、雕工、石工、泥工、技术师等400名工匠,历时3年零4个多月,完成了印经院主体建筑的施工,又用136名画师、木工、铜工等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内部的绘画、雕塑等装饰。1750年2月,司土·曲吉迥乃主持了开院典礼。据记载,彭措土司的大手笔一共花费了3800方茶叶(每方茶重10公斤)。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