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念一近照 摄影:白娟
“也许你没到过西藏,但你一定听过《洗衣歌》。”说起罗念一,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歌唱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深情、拥有浓郁藏族风味的《洗衣歌》。的确,《洗衣歌》经过四十多年的历练,如今依旧活跃于世界舞台。2005春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交响乐盛会上演奏了恢弘、抒情的《洗衣歌》;2007年12月美国的王先生将其改编成器乐曲在美国正式出版;2008年,电视连续剧《大校的女儿》在剧中也频频选用了《洗衣歌》唱段;各省地电视台、文艺团体也把《洗衣歌》作为自己的经典保留节目。从1964年诞生至今,《洗衣歌》每年都要在各种大型晚会上演唱,新中国60年华诞又有多家文艺团体和多场“红歌会”再次排演了这首红色经典。这首歌还先后被朝鲜、日本、老挝、美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团体排演。罗念一说:“《洗衣歌》的排演次数至少上万次,国内外各种音乐书籍、音响制品,出版、再版不下千次,《洗衣歌》的播放次数至少在10万次以上。”
1949年12月,十八军到四川合江县招兵,高中毕业的罗念一拉二胡、吹笛子、弹三弦样样精通,被部队一眼相中。1950年11月,罗念一调到十八军政治部文工团,18岁的他背上二胡、三弦,跟随筑路大军一边教歌一边演出一边创作,从此开始了雪域高原46年的军旅生涯。在二郎山,修路异常艰苦,到处都是冰冻、塌方、翻车,为了鼓舞士气,他给部队官兵教唱自己老师创作的歌曲《二郎山》。在德格,罗念一创作了处女作——《运输线上》。当时,藏族群众支援筑路,自发组织牦牛运输队为部队运送物资,在每一处工地上,几乎都听得见牦牛运输队高亢嘹亮的歌声。罗念一被他们对解放军的真情和他们歌声中质朴豪放的旋律深深感染,创作出了这部作品。罗老说,当时十八军汽车团的官兵都会唱这首歌,之后排成歌剧在江达县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在西南地区各地演出,影响很大。1952年底,文工团跟随部队到昌都,罗念一被安排到农牧区去体验生活,之后创作了成名曲《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罗老记得,当时歌曲一创作出来,大家都抢着唱,在西南军区汇演还得了一等奖,自己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之后祖国大江南北到处传唱,可以说轰动一时。老人谦虚地说:“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全国人民关心西藏,关心康藏公路建设。有一位藏族作家总结说,康藏公路出了很多作品,锻炼了文艺队伍,对此我很赞同。”此后,罗老优秀作品源源不断地从心间流出,洒遍高原的每一个角落,铭记高原前进的每一个步伐。他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西藏音乐的优美与丰富,更是高原人民生活和建设的写照。
1964年,全军举行文艺汇演,西藏军区文工团的领导叮嘱罗念一,希望他能创作出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西藏巨大变化和解放军与西藏群众之间鱼水深情的作品。从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赶回拉萨的当晚,一幕场景出现在他脑海中:在川藏公路修筑过程中,解放军战士劳动,藏族群众送水送饭,经过一番“你争我夺”,群众“抢”去战士们被汗水浸透、被尘土沾满的军装洗干净后送回来的感人情景。他又想起,有一年在拉萨过春节,一大早来了一群藏族“普姆”和“阿佳”,从营房搜走了他们的衣服,当时他还觉得无所谓,反正在部队衣服都是发的,总有得穿,可没想到下午洗干净的衣服就叠得整整齐齐地送到了每个营房,最令他觉得不可思议和感动的就是没有一件衣服送错房间,想着想着,他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一段动听的旋律,《洗衣歌》诞生了!这部作品一炮打响,在这次汇演中夺得了作曲、编舞、创作等7个大奖。后来,这首歌通过电波飞出了西藏,飞向全国各地,还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文革”期间,有大字报攻击《洗衣歌》严重损害了军民鱼水情,加上土改时期父亲被误杀,虽然事后已平反,但当时罗念一还是因为这些事被送回原籍参加改造。恰好那年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朝鲜归来,总政歌舞团要为他举行盛大演出。周总理在看完节目单后问:“为什么没有《洗衣歌》?”当有人告诉他原因时,周总理当即指示:“《洗衣歌》格调高雅,是健康向上的小歌舞,以后要多出类似作品。”于是,罗念一被派到北京,排练《洗衣歌》,最终又回到了部队。
在西藏40多年,罗念一扎扎实实搞创作。虽然单位在拉萨,可一年中没有几个月待在拉萨,他跑遍了西藏的村庄、牧场,也走过了青海、四川、云南的藏区,他说:“我今生有缘和藏族人民、西藏音乐打交道,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我这辈子没白活。”
退休后,对西藏——自己的“音乐大学、第二故乡”,老人始终梦萦魂牵。2010年,近80岁的老人坐火车回了一趟拉萨,他说:“把铁路修到拉萨,让藏族人民可以在家门口坐上火车去北京,去全国各地,这是当初修筑川藏公路的战士们心中的梦想,而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今后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为西藏的音乐事业继续做一点事。”
原标题:一首歌 一条路 一世情——记西藏著名作曲家罗念一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