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挥舞跳动的音符,让阳光更加明媚
吕鼎   发布时间:2014-04-23 14:21:00   来源:西藏商报

  初见西藏爱乐乐团指挥家边巴是在区歌舞团管弦乐队岗位大练兵《美丽音韵》室内音乐汇报会,一袭黑色燕尾服的他在舞台上那么显眼,手中的指挥棒银梳般理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将它们巧妙地绾起,成为闻者动心,听者动容的美妙乐曲。指挥家是整支乐团的灵魂,更是作曲者的知音,左右手的指挥,令管弦乐的交响更大气、古雅、和美,这是艺术与生活的和唱。音乐熨帖人心,喜与悲都在这里,聆音者能从浮华生活中寻获这一点感怀,实为难能可贵。这个带我们最直观走近雅乐殿堂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同样痴爱音乐。他说,音乐指挥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特别累,但不能烦,一烦心就乱了。

  “手之妙用 源于心之妙思”

  1960年出生于拉萨的边巴,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内地班最早一批交响乐专业学生之一,他们带着青涩的音乐梦千里奔赴,只为了在管弦乐的高雅中融入那独属于西藏的乐音。边巴与音乐的结缘最初是被动的,家人只希望他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并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他在小学三年级被选为西藏藏剧团的演员,后学拉二胡。边巴获得去内地系统学习西洋音乐的机会,于中央民族大学二胡专业学习两年。198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深造三年,遇到了对他音乐生涯影响至深的三位恩师,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家黄贻钧、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剧院院长的张国勇。三位老师严格和正统的教育,令边巴受益匪浅,对西方音乐完整的了解和体悟便在这时深入心灵。1989年,25岁的边巴从西藏藏剧团调入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做乐团常任指挥。目前,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只有两位指挥,他是团里唯一的藏族指挥家。

  有人这样形容指挥家:“手之妙用,源于心之妙思。”指挥的动作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始终坚持将理论、创作、表演归于一体,对每一首作品深刻分析,以准确的手势将音乐作品完美呈现才是指挥的极致。到了上台表演时,除了手势与乐章的呼应,更要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来发挥。边巴从二胡演奏者转变为一名指挥家,别人看到的也许只是边巴在舞台上的一个华丽转身,而他却为此付出了许多。大学时苦学音乐理论基础,工作中一点点积淀音乐素养,参加一场场音乐会,让边巴在音乐路上化茧成蝶。西欧的交响乐不同于中国的民乐,有那么深广的幅员和那么稳固的根基,它是高华殿堂的雅乐,是矜贵的阳春白雪。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