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顿珠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唐卡艺术作品。 张丽娜 摄
“梦想是奢侈的,梦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梦想不会因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当33岁的嘎藏加措说出这番话时,人们也许想不到,他是一个藏族僧人、一个土生土长在青藏高原的唐卡画师。
十年磨一剑 下笔如有神
“我从小就羡慕爷爷和父亲,如果给我一支五彩的笔头,我也要描绘出心里满满的色彩。” 当32岁的藏族小伙桑杰顿珠回想起小时候的唐卡艺术梦,清澈的双眸仍流淌着一抹恬静的幸福。
桑杰顿珠,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约巴乡的偏远藏寨,家里并不殷实,却是名副其实的唐卡绘画艺术世家:爷爷顿都拉松、父亲尕玛根敦均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噶玛嘎赤画派民间艺人。
桑杰顿珠代表作品唐卡《喜金刚》
成长于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桑杰顿珠与唐卡绘画艺术结缘似乎是命中注定。从不谙世事的乡野顽童,到西藏自治区一级唐卡画师,他用20多年时间,一点一滴,勾勒出心中的唐卡艺术梦。
8岁那年,年幼的桑杰顿珠开始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接触噶玛嘎赤画派唐卡绘画技艺,从此一面上学,一面学画。可让一名正值贪玩年纪的孩子屏气凝神、一板一眼地苦修绘画,岂非易事?
“桑杰顿珠初学画时,身上带着很浓的孩子气。有时同村的孩子们在我们家门外吹口哨,他便一溜烟跑出去玩耍了。” 尕玛根敦说,“后来,我经常教导他作为唐卡绘画艺术世家的一员,肩上要承担起比同龄人更多的责任,并且严格监督他按时学习绘画,就这样,在不断的练习中,他开始慢慢领悟到唐卡绘画的乐趣。”
从构图、勾线到上色……一支画笔给了桑杰顿珠整个世界,一次次看似乏味的涂抹、修改,使他内心的浮躁渐渐化为宁静。“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非常令人尊重的唐卡绘画大师,我有责任从父辈那里传承好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它发扬光大。”桑杰顿珠说。
十年间日夜锤炼,所有的汗水终化为收获的果实。18岁那年,年轻的桑杰顿珠正式学成出师,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噶玛嘎赤派唐卡绘画技艺,还领悟到这一画派的精髓——意境美。在他笔下,花鸟山水,人物造像,栩栩如生,色彩搭配,淡雅和谐。
主尊欢喜金刚形象通常是双身立于莲花座上,右脚下踩两个仰卧的人,象征摄受和降伏的邪恶与无明。五头五面,脸部色彩分别为黑、白、灰、红、蓝色。头顶骷髅冠,上面装饰着佛头、金刚杵或者马头等。怀中拥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
临摹是唐卡艺术最好的老师
虽然在噶玛嘎赤派绘画领域,桑杰顿珠已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他追求多元艺术美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后来,基于一次机缘巧合,他开始跨界钻研起钦孜画派绘画技艺。
钦孜派唐卡绘画于15世纪由贡嘎岗堆·钦孜切姆创立,这一画派擅长以藏传佛教密宗中佛、菩萨等为题材,人物面相多为威严的忿怒相,且具有立体感,与嘎玛嘎赤画派有较大差异。
2003年,桑杰顿珠在拉萨第一次目睹了钦孜派绘画,画风迥异且具有独特艺术美感的构图令他着迷。“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应该满足于一种艺术风格,我要花精力和时间接触更多的画派,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桑杰顿珠告诉记者,自己拥有噶玛嘎赤派绘画功底,所以学习钦孜画派比较有优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钦孜派绘画艺术传承出一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敢想敢做的桑杰顿珠立即将想法投入实践之中:在弟弟洛追巴珠的帮助下,他一有时间便乘车前往贡嘎曲德寺临摹钦孜派壁画和大量唐卡珍品,白天的时间不够用,“贪学”的他便用手机将未临摹完的壁画和唐卡拍下来,回到拉萨后,继续在家里“挑灯夜战”。
钦孜派画风繁密且复杂,用色施彩与噶玛嘎赤派差异甚大,许多神佛造像也是桑杰顿珠从来没接触过的。为此桑杰顿珠吃了不少苦头儿,有时眼巴巴盯着画布,竟不知如何下笔;有时眼睛累极了,酸痛难忍,笔下开始出现幻影,他便只能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继而接着绘画,常常熬夜到天亮才肯去睡觉。
“我觉得临摹是学习一门艺术最好的老师,日日面对历史上唐卡绘画大师的精品,从中汲取他们的精华为我所用,是一条快速进步的捷径。”桑杰顿珠告诉记者,可临摹也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自己一个人面对无数的壁画和唐卡真迹,经过足足5年多的白描时光后,才基本掌握了钦孜派绘画的动态和神韵。“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自己”。
十六只手臂,分别持有白色的骷髅碗。碗里盛放着各种神物,还站立着一个人物或动物,它们的面都朝外。这些人物和动物各自含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坚实脚步 追寻唐卡艺术梦
众所周知,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其绘画多以宗教题材为主,被藏民族誉为“随身佛”。通过唐卡绘画,桑杰顿珠长期畅游在藏传佛教的世界里,逐渐领会到积累佛学知识、锻炼佛学功底对于唐卡绘画的重要性。
“唐卡绘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它背后还蕴藏着厚重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一名优秀的唐卡画师,必须要熟练掌握藏传佛教知识和宗教仪轨。”他说,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后,随即开始学习钻研佛经,广泛翻阅佛教典籍,以此增加自己的宗教知识。“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时真正做到身、语、意合一,并有所创新和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出自桑杰顿珠之手的《喜金刚》和《秽迹金刚》等一系列唐卡精品陆续出炉,并得到钦孜派唐卡绘画大师们的肯定。目前,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有意将他申报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唐卡绘画也是对佛菩萨的供养。作为唐卡画师,每一笔都要细心并做到全身心投入。”桑杰顿珠说,虽然自己的作品已经受到外界的认可,但自己不打算将作品出售,只要能将藏民族唐卡艺术展现在世人眼前,让更多人从中领略唐卡艺术的魅力,自己便心满意足了。
唐卡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世代延续。因此,培养传承人,成为桑杰顿珠现阶段身上的重担。
如今,走进桑杰顿珠和他的弟弟洛追巴珠所居住的藏式小院,常能看到兄弟俩收徒授艺的热闹场面。两兄弟各自手执唐卡画笔,怀揣虔敬而执着的心,认真浇灌着心中的唐卡艺术梦。
“唐卡绘画将是我一生的事业,我相信梦想不会止步,追求永无止境。”桑杰顿珠笑着说。
唐卡《喜金刚》细节图
原标题:桑杰顿珠 用彩虹笔描绘满满的色彩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