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拉巴次仁的徒弟正在研磨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
在西藏,制作和应用矿植物绘画颜料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藏族绘画所用颜料都是从雪域高原本地的矿植物中提取。藏传绘画颜料依靠其特有的千年不变的性能,尤其是雪域高原所独有的自然环境气候,使得西藏以壁画、唐卡为主的绘画艺术风格别样、特色浓郁,成为西藏古文明的象征和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遗产之一。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掌握这一项古老技艺的艺人们越来越老,也越来越少,很多制作方法面临着失传的威胁……为了使这样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染料技艺更好地流传下去,从小受藏文化熏陶的拉巴次仁带着徒弟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终使其重现当年的风采,并于2010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萨9月的清晨,有种凉飕飕的感觉,尤其是一阵小雨飘过之后。
经过热闹的虫草交易市场,终于来到了大隐于闹市间的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
上楼右拐,在一间颇具藏式风格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的总经理——拉巴次仁。
“四十而不惑”,1967年出生的拉巴次仁正是如此,谈话中的他思路清晰,眼神中透出一丝睿智的气息。
在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拉巴次仁很热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之间的故事。
“以前的老师傅很多都是自己制作颜料,而公司这么多绘画唐卡的,为什么不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颜料?”
拉巴次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拉萨人,1974年,他完成了小学学业。
从小酷爱美术的他,12岁开始就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布杰、仁增边觉学习藏传美术。
虽然拉巴次仁的学历不高,但是在艺术方面却很有天赋。
“刚开始学习绘画唐卡的时候很难,”回忆起初学时的情景,拉巴次仁感慨地说:“唐卡绘画对色彩的要求极高,根据尊格、配置的不同,色彩的配色的讲究也不一样。”
学习藏传美术,对培养拉巴次仁色彩敏感度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也为他以后学习研究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制作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画好唐卡,拉巴次仁会经常在课后给自己“加餐”,努力钻研唐卡的绘画技艺,其中付出的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图为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成品展示
1981年以来,拉巴次仁先后参加了大昭寺、那曲夏丹寺、萨迦寺、扎什伦布寺、夏鲁寺、桑耶寺、甘丹寺、罗布林卡、布达拉宫、阿里土林寺等著名的寺院及宫殿建筑的壁画彩绘工作。
拉巴次仁不断丰富和完善藏传美术理论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提高藏传绘画创造水平上。
为了使藏传美术继承下去,拉巴次仁还培养了30多名徒弟。
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1998年,拉巴次仁担任了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绘画组的经理,并于2004年喜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随着西藏的发展,市场对唐卡等西藏特有的美术作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相应的颜料需求也变大了,而所用的颜料主要是藏族所特有的矿植物颜料。
1999年的某一天,正在绘唐卡的拉巴次仁突然发现颜料不够了,“以前的老师傅很多都是自己制作颜料,而公司这么多绘画唐卡的,为什么不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颜料?”
于是,拉巴次仁开始了带领大家踏上如何制作矿植物颜料的漫漫征程。
“如果稍微晚一点关注这项工艺,估计就找不到会的人了。就算我们再努力恐怕也很难将这项传统工艺复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快,拉巴次仁就发现要制作矿植物颜料并非易事。
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而技艺的传承,全凭世代的艺人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的记载,加之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的加工技术和原材料除了拉萨以外,还分布在日喀则、昌都、山南等地,要想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无论多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拉巴次仁坚定的意志。
没有书,不要紧。拉巴次仁带着徒弟,一边走,一边打听还健在的老艺人们,亲自上门拜访,虚心求教。
没有路,没关系。很多老艺人居住的地方很偏,汽车无法到达,拉巴次仁和徒弟们经常是要带着干粮,走上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见到这些老师。
在拉巴次仁的老师中,最大的已经89岁高龄了,最小的也有70多岁。“要是再晚几年去学习,可能很多技艺就要失传了。”老师们把自己平生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他们的学生,拉巴次仁感到庆幸,同时也带着一丝忧伤。他一边学习,一边整理着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的文字稿。
除了学习技艺,拉巴次仁还会带着矿石样本去尼木县等地向当地的老百姓学习采矿,收购矿石原料。
“如果稍微晚一点关注这项工艺,估计就找不到会的人了。就算我们再努力恐怕也很难将这项传统工艺复原。现在好了,我们不仅把传统的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制作工艺保留下来了,还把过去的10几种颜料品种发展到了20种。”拉巴次仁说起将传统手工艺找回来的时候很是兴奋。
“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也是前人传承下来的文化,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
在拉巴次仁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矿物颜料加工室。
加工室分内外两层。外面的房间主要负责矿石原料的捣碎、筛检 、研磨、分色、淘沙等工作,里面较大一点的房间则是用作颜料的沉淀、晾晒。
就是在这不大的空间里可以生产出拉巴次仁研制出的20种矿植物颜料。
“植物染料的生产也是在这里面进行。”拉巴次仁的徒弟德吉介绍说:“不过植物染料的生产过程很麻烦,最主要是熬制,火候要控制得很好,制作周期也很长,天气不好的话要3、4个月才能出来成品。”
矿植物染料的销路很好,在拉萨市区,不仅有专卖店,很多内地的客人还会直接来厂里订购。
科技发达的今天,藏传矿植物染料完全是靠手工生产出来的,在这项技艺中,很多工序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在制作颜料之前,要把矿石在清油中煮上一段时间,然后再敲碎。
接着,工人们需要把敲碎的矿石渣中的杂质挑选出来,再按照矿石渣的颜色分类,进行研磨。
慢工出细活儿。研磨的过程中,要边研磨边加水,把磨细的矿石颗粒舀出来沉淀,较大的矿石渣加水继续研磨,整个过程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
一块铜矿石往往可以分出四、五种颜色,颜色深的颜料质量要比颜色浅的颜料大,所以在沉淀一段时间后,工人们要依次把盆里含有矿石成分的水倒入下一个盆中,以便沉淀出不同颜色的颜料,往往一盆水在一天内要倒上百次。
研磨是一项对腰部损耗很大的工作,由于要长时间坐着,还要不停地向石臼内加水,关节炎和腰肌劳损这两种职业病常常伴随在工人身上。
淘沙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一坐就是大半天。淘沙的原理和淘金类似,在研磨好的颜料中,沙子的比重是最轻的,但是要把沙子弄干净,却不比淘金容易多少。
把干净的染料晾干,再捣成粉末,矿石染料的成品就出来了。制作矿石染料的周期为20天左右。
48岁的白玛德庆是拉巴次仁最早的徒弟之一,回忆起和师父拉巴次仁一起下乡学习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的那段日子,点点滴滴仿佛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大家在一起的日子很开心。”白玛德庆说:“我们研究了好几年,也失败过很多次,最后还是成功了。”
谈到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另一徒弟德吉皱起了眉头:“因为我们这项工作的收入少,条件差,而且也比较累,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
而面对这个问题,拉巴次仁却看得很开。他说:“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也是前人传承下来的文化。这些年国家和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现在我们已经申请注册了商标,相信以后随着它的市场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种纯天然的颜料和这项西藏传统手工艺。”
记者观察:
“过去的,并不都是落后的。”从直观上讲,在西藏悠久的绘画历史中,运用矿植物颜料处理画面色彩的作品美感非其他颜料可比,不仅时间无法改变其容颜,连日晒雨淋都对其影响甚小。同样,学习和保护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也是对人类祖先优秀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
因而,保护和继承这种古老技艺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支持。只有大家关注了、认可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门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原标题:拉巴次仁:只为那石研水磨间的天然之色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