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精彩推荐

盛开在天路上的格桑花——京藏车队乘务员群像素描

   发布时间: 2012-01-18 14:23: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月14日,京藏车队7组乘务员肖爽向旅客介绍西藏。
 1月14日,京藏车队7组乘务员肖爽向旅客介绍西藏。

1月13日,京藏车队5组列车长李然和随行医生照顾有高原反应的旅客。
1月13日,京藏车队5组列车长李然和随行医生照顾有高原反应的旅客。

  2008年1月4日,拉萨站,普市卓玛突发疾病,紧急医治,移交站方;

  2008年3月19日,沱沱河站,藏族妇女黄子利哈怀孕7月,难产,后平安产下一女;

  2011年2月17日,马维山严重高原反应,达琼果站临时停车,交T23次带回拉萨治疗……

  随手翻看京藏车队5组列车长李然的车长手记,一句句简单的记录背后,是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个圆满结局的背后,又凝结了京藏车队全体人员多少的心血与付出?

  穿梭高原路

  41岁的李然,是京藏车队年龄最大的列车长。他说,从2006年7月京藏列车开通至今,他平均每10天就要进藏一次,粗略算来他已进藏200多次了。

  “这是我们的另一位列车长刘迪,她可是我们京藏线上最年轻的女列车长,还不到30岁呢!她进藏的次数和我差不多。”李然指着身边一个年轻人说。

  刘迪说,由于频繁往返于高原平原之间,乘务员的身体负荷很大。用一个直观的比喻来讲,由于气压变化,真空包装的零食从平原运到高原,包装袋会鼓胀起来,从高原下到平原又会收缩回去。人体内的器官也大抵如此,而京藏车队的员工,一个月就要经历好几次。

  “我们京藏车队的500多人中,大部分都是从首列开通就一直工作在这里的,很少有人会主动离开,吸引我们的是京藏列车带来的自豪感。”刘迪说。

  “天安门,布达拉,红墙白壁永相依,王府井的灯火,点燃了八角街的虹霓……”就像李然写的这首小诗,京藏线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首都与雪域高原,而这些工作在京藏线上的人,便是爱的使者。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