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精彩推荐

青铁共产党员:用忠诚和大爱书写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文贻炜 何伟    发布时间: 2011-07-04 16:44:00    来源: 新华网

青藏铁路的党员在党旗上为党的生日写下祝福。
青藏铁路的党员在党旗上为党的生日写下祝福。新华社摄影 张权

  茫茫雪域,巍巍昆仑,在千里青藏铁路线上,共产党员在雪域高原这一世界“第三极”,用忠诚和大爱书写共产党人所特有的精神力量。

  “铁嫂”来到了唐古拉山

  “开饭啦!”唐古拉维护工区的藏族青工洛桑一边喊一边走进了食堂餐厅。“付铁嫂,今天又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就彻底告别方便面了,太幸福了。”

  被尊称为“铁嫂”的是青藏铁路公司玉峰铁路维护公司唐古拉工区工长李彪林的妻子——付小洁。记者见到33岁的付小洁,她略微瘦小却麻利的身影穿梭于餐厅,一张清秀朴实的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微笑。

  工区平均海拔5000米,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去年年底,工区厨师跳槽到待遇好、海拔低的大饭店,工区在短短一个月里先后派了4名厨师上山,因条件艰苦、生活单调、高寒缺氧,纷纷中途走人。

  李彪林把情况告诉了付小洁,她马上转让了自己在西宁的美容店,到丈夫的工作地——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工区,选择天天为丈夫的工友们做饭。

  “其实在家里,每天我一半的心思还是在唐古拉,我在家每天等他的电话,听他讲高原、讲铁路、讲工友们的趣事。感觉中我好像也是一名铁路工人!”

  在海拔4955米的青藏铁路唐北车站,李彪林经常与妻子付小洁在站台上目送列车飞驰而过。这短短的十秒过车,承载着他们对父母的挂念,对女儿的思念。

  列车上的“好八连”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拉萨车队列车长陈春友,曾在上海警备区南京路上“好八连”部队服役。2009年陈春友被评为“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并获得火车头奖章。

  青藏列车上去拉萨的外籍旅客和藏族旅客多,不懂得英语、藏语很难和他们交流,也就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于是陈春友决心自学英语和藏语。英语的底子薄,他就从简单的字母和音标学起,把列车上常用的词组贴在家里的墙上,强迫自己记下来。为了学说藏语,他专门跑到民族学院拜一个藏族学生为师。

  在他的带领下车班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藏语的热潮。他还带领全班乘务员学习青藏线沿途景点的旅游知识,每到一个景点向旅客介绍。

  青藏客车无小事。在一次乘务工作中,列车行驶在那曲至安多间,陈春友正在巡视车厢,一名婴儿的啼哭声引起他的注意,这个两个多月的婴儿,面色发青,嘴唇发紫,是严重的高原反应。

  他通知随车医生,经诊断是急性肺水肿。得知家长是青海循化县的藏族同胞、在拉萨打工没有多少钱给孩子看病时,陈春友立即召集全体乘务人员,让党员带头献爱心捐款。当婴儿的母亲双手接过1000多元时,已是热泪盈眶。

  茫茫雪域党旗飘扬

  设在海拔4513米的那曲站党支部,是目前全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支部组织。那曲站有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36岁,现有职工46名,其中党员17名,占到了职工总数的38%。

  这里条件艰苦,四季飘雪,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初到此地的旅客们,只要下车停留一分钟,立刻能体会到“寒风刺骨如刀割、呼吸困难气不畅、腿如铅块走不动、腹胀胃空吃不下、头痛欲裂睡不着”的滋味。

  那曲车站党总支书记王海英出生于1976年,在赴那曲之前他是青藏铁路公司的团委书记。这个乐观开朗、活力四射的年轻干部,如今依然爱说爱笑,可是一张年轻英俊的脸庞变得苍白。

  那曲站筹建期间,初来乍到的18名干部职工高原反应强烈,吃饭难下咽,夜晚难入眠,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一样,不到两天,大部分职工就撑不住了。

  有几个职工受不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言语中萌生悔意,王海英说:“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后悔。总有一天,回忆起这一切,我们会觉得所有吃过的苦都是有意义的,值得珍藏的。”他一个一个与职工促膝谈心,宿舍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由于严重缺氧,好几位职工相继病倒,王海英和支委成员们轮流照顾,把氧气瓶安放到了每个职工床前,每晚轮班陪伴在他们身边,密切关注着他们的身体状况,还亲自准备了“病号饭”送到他们手中……在那曲站正式投入运营的时候,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明显地瘦了一圈。

  家人苦苦规劝他们撤回来。听着电话里父母妻儿的声声呼唤,他们给的是一样的回答:“那曲需要我们,我们怎能离开?”他们把歉疚和思念深深埋在了心里。只有星星看得见他们眼角悄悄溢出的泪水……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