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为措美县的干部群众服务,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在谈到援藏工作时,马玉宏说出了这样的话。
2013年7月,时任安徽省蚌埠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的马玉宏,不顾自己年龄偏大,不顾家人劝阻,主动请缨进藏,来到县城海拔高达4242米的措美县担任县委书记,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旅游的。”在措美县,凡是熟悉马玉宏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措美,藏语意为“湖下”、“湖的下游”、“湖的南部”。全县人口1.4万人。然而,与山南地区的其他县相比,措美县在交通、旅游、能源等方面并不占优势,如何让措美的农牧民群众钱袋子更鼓,让措美更美,成为了困扰马玉宏的最大难题。
“书记一分钟都闲不住,不是在开会,就是下乡调研。这种工作强度,我们年轻人都受不了。”驾驶员顿玉多吉告诉我们。
“要让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自己来西藏时的承诺。马玉宏高原反应还未彻底消除,便走遍了全县所有村委会,前后走进2000多户农牧民家中,进行调研走访。
在调研中,马玉宏发现,措美县城吃水极不方便,且水质病菌超标,使得县城及周边成为囊虫病、结石病等病症高发区。
为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马玉宏自掏腰包跑拉萨、进山南,前后跑了二十多趟,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希望能够争取县城引水工程立项。
项目有了,为了找到稳定合格的水源地,他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携带几十斤的装备,喘着粗气上山顶下河床,踏遍了县城周边大大小小的山岭,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水源地。
2014年10月,清澈干净的自来水终于流到了县城,居民们兴奋地奔走相告,“我们终于有干净的自来水了。”
看着农牧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马玉宏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他知道,要让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仅仅是个开始——
措美县由于地处高原湖谷区,风沙大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着灌溉难题,经过多方调研、论证,他提出发展农田小水利的设想,在缺水农区,修筑小型蓄水池,既防涝又抗旱,并且投资小、见效快,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热烈欢迎。
针对措美牲畜出栏率低的问题,他提出良种改造、加强牧业技术培训等应对举措,为该县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该县古堆乡地热资源丰富,哲古镇风能资源丰富,他提出了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主动联系内地企业,寻求合作发展……
把雪域高原当家乡,把农牧民群众当亲人,把援藏事业当自己的事业,俯下身、扎下根,马玉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心。
只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真正为措美发展提供好保障。
马玉宏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他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与措美实际相结合,使措美县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公车改革、效能建设、干部在岗检查……
一项项新举措,如同一阵阵春风唤醒了措美干部职工的活力,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马书记对党员干部要求高,刚开始我们都有些不习惯,但他考虑的是大局、想的是工作、心里装的是百姓,大家从心底佩服他、感谢他!”哲古镇党委书记达瓦如是说。
措美的山山水水如同水墨画一般画在马玉宏的心间,而这山水之间的民声民意又如一条条丝线,时刻牵动着马玉宏的心。
哲古镇卡珠村,因位于高寒冻土沼泽区,每年冻土内部的应力结构都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造成地面房屋开裂,给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隐患。他了解情况后便决定实施整体搬迁,彻底解决当地群众的后顾之忧;
措美镇雪热村70多岁的老阿妈卓玛吉巴生活困难,马玉宏便经常嘘寒问暖、送米送面,并主动当起了媒人,为她的儿子解决婚姻问题;
看到全县富余劳动力闲置,或因劳动技能缺乏而成为增加收入的瓶颈,他便日夜思考解决之道,最终想出了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的办法。
“我干过很多年的木匠,后来到工地上打工,每天最多也就挣150元,去年参加培训后拿到了木匠职业资格证。有了这个证,不仅找工作再不用愁,日工资还涨了100多元。这都是援藏干部为我们带来的好日子。”
当和我们说起这些时,马玉宏告诉我们说:“援藏干部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不是让人看的!”
在马玉宏带领下,去年上半年,措美实现全县生产总值10169万元,同比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619元,同比增长17.5%。去年前8月份本级财政收入完成617万元,同比增长5.1%。
原标题:援藏干部马玉宏:让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责编:丛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