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珠峰脚下:藏族老教师用43年时间使牛棚变学校
时间: 2012-09-13      陈天湖 赵锋      来源: 新华网

  在巍峨耸立的珠穆朗玛峰脚下,秋日的阳光轻柔地抚摸着雅鲁藏布江。距离雅鲁藏布江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所房舍错落有致的学校,一群孩童稚嫩的读书声传向四面八方。

  这是西藏日喀则市一所普通的小学,校名叫“日喀则市联乡上海华夏希望小学”。从1969年开始,强巴已在这所小学工作了43年,1998年任校长。随着时光流逝,当年的藏族小伙已变成一位“胖老头”。

  已近花甲之年的强巴带领记者参观了这所凝聚了他大半生心血的学校。在人类生存极限的青藏高原,在这里,农村教师的艰辛和付出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记者和强巴交谈时,突然一名小孩的哭声从校园里传来,身体较胖的他迅即转身,大步流星地向孩子哭泣的地方赶去。强巴蹲下身子,用粗大的手掌轻轻地拭去孩子脸上的泪水,然后将她抱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劝慰着。

  小女孩名叫巴旦拉姆,今年秋天才开始上学前班,还没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闹着要回家。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强巴校长都像父亲、爷爷一样对待每一名刚入校的新生。在他温暖的怀抱中,孩子们开始了读书求知的新生活。

  记者看到,这所学校虽然没有高楼大厦,略显“土气”,但一排排教室、学生宿合、学生餐厅、办公室却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校园中心是一个操场和一处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的露天多功能活动中心,其余空地上种满了绿树和花草。

  学校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强巴付出了43年的心血。为了孩子们能够上学,他放弃了选择其他职业的宝贵机会。在学校一次次更新改造中,他带头在风雨中干活,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毛病,走路有点瘸。如今,上个台阶都很吃力。

  1969年,年轻的强巴成为村办教学点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的教学点,就是几堵塌陷的围墙拼凑起来的一个破败院子,没有教室,仅有的3名学生是在牛棚里上课。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教室,在强巴的努力下,教学点终于建起了一间土坯房。

  1996年,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土坯房不够用了,当时既是村支部书记又是小学教师的强巴,动员农民投工投劳,又联系校友捐款和争取市教育局的支持,对学校进行了扩建,盖起了一排土坯房作为教室。

  1998年后,在上海一家企业的鼎力资助下,校舍陆续新建,一排排砖瓦房盖了起来,学校也发展成为一所完全小学,从“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

  为改善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2007年强巴还和教职工们在学校西边的空地上盖起了一座日光温室,种上各种蔬菜。夏季,学校师生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的新鲜蔬菜。

  日喀则市副市长王铨说,西藏从一个文盲遍地的高原地区发展成今天大多数居民有知识、有文化,缘于一大批像强巴这样一辈子扎根农村的普通教师,他们培养的人才有力地改变了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

  57岁的强巴已到退休年龄,他说:“我这辈子教出了七八百名学生,他们不管成就大小,都是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才。我这一生为农村教育付出了努力,虽然平凡,但无怨无悔。”

 

(责编:阿菌)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