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纪念碑。摄影:张琪
2013年1月,川藏公路通车59年后,中央军委给川藏兵站部记一等功,当时媒体是这样评价川藏兵站部的:川藏兵站部自1954年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官兵常年累月战斗在以奇、险、难著称的“西部奇路”上,担负着支援西藏边防建设的繁重保障任务。59年来,他们在川藏线上共出动车辆130多万台次,行驶35亿多公里,运送物资490多万吨,运送进出藏官兵90多万人次,参加地方抢险救灾、扶贫助困30多万人次,先后有664人因公牺牲、1800多人因公受伤致残,为支援西藏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三不倒”精神,涌现出了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川藏线上十英雄、川藏线上钢铁运输班、川藏线上英雄汽车兵张红灯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行走在川藏线上,不时能碰到长长的军车车队,路过一个个干净整齐的兵站,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车队、兵站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我们川藏线的采访组这次却有机会近距离与他们接触,了解了这些常年奔走、坚守在“世界最危险公路”上、以路为家的军人。
60年前,一支担负西藏军、地物资运输任务的英雄部队——川藏兵站部伴随着川藏公路的通车应运而生。每年3月,川藏线汽车兵就开始了一年的进藏运输,每到这个时候,全长3179公里的川藏线上,每一个兵站都要为汽车兵们安排好食宿,补充好给养。11月大雪封山,兵站也随之“冬眠”了。兵站,是高原运输兵临时的“家”,兵站离不开汽车兵,汽车兵也更离不开兵站。
采访组落脚的第一个兵站是通麦兵站。通麦兵站扼守川藏公路咽喉——通麦大桥,与排龙天险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进兵站的阳光棚,我们就被里面几个巨大的根雕茶几吸引住了目光。兵站教导员刘福军告诉我们,这是2012年冬天,战士们为美化兵站环境,上山寻找兰草的时候,在通麦村一户百姓家发现的。当时这家的男主人正要把院子里的一个烂树根劈了当柴烧,被战士们拦下提出用大米交换。老百姓一看“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要,就说:“送给你们了,也不要大米。”于是战士们喊来战友,8个人才把树根抬上车拉回兵站,经过战士们的巧手改造,变成了现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茶几。阳光棚内还种着梨、苹果、油桃、李子等果树,葡萄藤绿油油地搭出了一个小凉棚,8年前战士们花50元买的樱桃树苗也结出了果实,几个殷红的果子点缀在绿叶之中,煞是好看。刘教导员说,记者来晚了,若是早到半个月,就能吃到兵站的樱桃了。
听说我们要采访兵站,通麦兵站上级部门扎木大站副站长张军专门从波密县扎木镇来到通麦兵站。张军告诉我们,像通麦兵站这样的阳光棚川藏线上的所有兵站都有,有的兵站还有两个,这是成都军区联勤部为改善兵站干部战士生活条件而实施的一项暖心工程。“阳光棚的材料都是我们的汽车兵从四川拉进来的,建棚全是兵站官兵自己动手。没办法,咱们的兵站离雅安总部机关太远,吃、住、用的大多数困难都得靠自己解决。”张军说。
正聊着,车队进站了。时值6月底,正是汽车兵一年当中运输任务最重的时候,也是兵站一年当中接待任务最重的时候。一辆辆绿色的大卡车鱼贯而入,不一会就停满了整个停车场,车距仿佛用尺量过一样精准。车队战士们要在这里吃饭、加油、检修车辆,第二天一早又继续上路。为了不影响地方车辆过通麦大桥,他们早上5点就要出发。过去,老汽车兵对兵站是又“爱”又“恨”:爱,路上就盼着早点到兵站吃饭、休息;恨,过去的条件不好,吃得太差,常常是十几个人围成一个圈蹲着,吃冷馒头就咸菜,最好的就是有点罐头。现在不一样了,战士们一年四季能吃到蔬菜、鲜肉,兵站炊事班长告诉记者,他们的红烧肉、西瓜鸡、麻辣鱼是拿手菜,水晶肘子更是兵站的传统保留菜目,年节的时候包饺子、蒸包子、烙饼一样不少。只是,一有车队来,炊事班战士的辛苦就没法说。汽车兵早上5点走,炊事兵最晚3点就得起床做早饭,车队人多,战士们吃流水席,等到吃早饭的全部离开,收拾洗刷一下又要准备迎接吃午饭的车队,最忙的时候一直要到晚10点才能停歇。
晚饭,采访组品尝了炊事班战士们做的可口饭菜,记者吃到了最鲜嫩的香椿炒鸡蛋,整桌菜的品种、口感不输于街面上任何一家餐馆,这是在一代代兵站人的努力下,年轻的战士们从老兵手中接过锅铲、炒勺,围着灶台、锅沿默默奉献几十年,才换来了如今汽车兵和过往人员的食宿无忧。采访中,在通麦兵站呆了12年的炊事一班班长、云南人李德东说,要说奉献,那些条件艰苦的兵站比如邦达、荣喜兵站才算得上。通麦这里气候较好,海拔也不是很高,老兵带新兵都是毫无保留,再加上英模人物精神的影响,促成兵站上下干部战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英模人物?”记者一打听才知道,通麦兵站是川藏兵站部的英雄模范教育基地,这里矗立着“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说也奇怪,当采访组一行在兵站战士陪同下瞻仰纪念碑时,刚才还晴着的天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1967年8月29日,通麦至鲁朗段的排龙山发生特大山崩,川藏兵站部汽车某团三营副政治教导员李显文带领杨星春、陈洪光、程德凤、谭仁贵、曲月伦、杨庆忠、李荣昌、陈昌元、李兴富,冒着生命危险为车队探路,不幸遭遇特大泥石流,全部光荣牺牲。1968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追授李显文等十位烈士为“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荣誉称号。川藏兵站部修建了十英雄纪念碑,每次车队经过此地,就要组织官兵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进行职责使命教育等,这里也成为了官兵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课堂、主阵地。纪念碑的人物石像上挂着哈达,让人对新老川藏汽车兵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
原标题:通麦兵站的那些人和事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