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牧歌丰富多彩 带给人心灵的慰藉
   发布时间:2015-06-08 10:38:00   来源:西藏日报

  羌塘高原,空气稀薄,这里的天空因纯净而透明,常年气温偏低,自然环境与气候较为恶劣。也因此,这片高原至今依然较为完好地保有了自然界和人文界的原风景。在这片高天阔土上,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悠扬的牧歌从远处传来,带给藏北人心灵的慰藉。驮盐歌、采盐歌、剪羊毛歌、侠盗歌、拉伊等等传承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藏北牧歌丰富多彩,令人闻之便心情舒畅。

  昌鲁(侠盗歌)

  旧时主要集中在藏北一带,在表现方法上大量采用比兴、比喻等手法,语言颇具特色,接近口语,作品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其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历史悠久、蕴藏也极为丰富。具有歌腔自由舒展,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真切地反映出旧社会生活的情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创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和对封建土地主的强烈反抗。昌鲁(侠盗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此类歌曲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自由、悠长的节奏形态是典型昌鲁(侠盗歌)体裁的特征。因为藏北传统的昌鲁(侠盗歌)是祖辈世世代代继承和相传下来的一种民间音乐,所以没有固定的传承谱系。

  那曲山歌(拉伊)

  广泛流传于藏北安多方言区,主要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其种类丰富,数量浩繁,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拉伊对歌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调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自由、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格等。

  拉伊历史悠久,反映内容丰富,也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可谓是藏北、藏东等地先民诞生、迁徙、劳动、生存的一部口传历史。

  那曲地区尼玛县文部村有着古象雄文明遗迹,这里的农牧民勤劳朴实,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劳动歌曲,形成了独特的拉伊艺术。尼玛县文部村的山歌都是劳动歌,如:“驮盐歌”、“打青稞歌”、“打酥油歌”、“剪羊毛歌”等等。著名的苯教祭祀乐舞“朵塔玛”也是在这里挖掘抢救出来的。(本报记者 冯骥 王莉 整理)

  原标题:丰富多彩的藏北牧歌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