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318》将节目类型归为“户外骑行真人秀”。乍一看,拍摄技巧、制作手法似乎都在靠近着《爸爸去哪儿》等知名真人秀节目。
以318国道为线索,一群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普通人物在318国道的骑行过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在这过程中慢慢变化,渐渐升华。
这么看来,似乎总能让人联想到公路片的拍摄。以旅行为背景,移动拍摄,自我救赎等等。公路片是中国电影界较少涉足的一种类型。《后会无期》、《心花路放》在近两年都受到极度热捧。往前追溯,在2011年,由导演杜家毅拍摄的有关骑行的电影《转山》,则被称为国内第一部拍摄川藏线的公路片。
2011年11月2日《转山》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前举办了全球首映礼。这是一部由杜家毅执导,张书豪、李晓川主演的剧情片。影片简单真挚,由张书豪、李晓川实名出演。
该片讲述了台湾男孩张书豪大四毕业,无法面对哥哥的突然去世,当他发现了哥哥生前愿望是骑车进西藏,为了帮哥哥实现,也为了走出自己低迷的现状,他从云南丽江开始骑行滇藏线和川藏线,直到布达拉宫。随着电影《转山》的镜头,观众们可以跟随骑行男孩一路感受这条景点线路,看到德钦山谷的隐世、梅里雪山的俊美、邦达七十二拐的震撼、然乌湖的秀美和米拉山口的暴雪。
川藏线和滇藏线上无与伦比的美景是影片中决不能被忽略的重点。影片在拍摄手法、剧情节奏的铺设上颇受质疑,但其中美景却让大家觉得“值得一看”。
四川的秀美安逸,云南的空灵旷远,西藏的雄浑壮阔。从亚热带到高寒地带,路上的奇观异景总是让人惊叹。有人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迷失了自己,却在天地的广阔间寻回了自己。壮阔的美景是荡涤人类心灵的绝佳武器。美景是自然真实的,并不掺杂任何虚伪与奉承,它们静静存在,静静舒展,静静观看着世界发生的一切,不赞扬也不发表评论。
公路片往往都在表达一种情绪。生命的前进本就是一段延伸到远处的公路。我们在公路上跌跌撞撞,偶尔欢笑,偶尔幸福,偶尔也迷失。在与同行的伙伴摩擦、碰撞着,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与同行者建立深厚的友谊。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随着时间这条公路前行,在路上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形形色色的人,碰撞、摩擦,走向终老。每一个人都会在同一条公路上走出不一样的故事。
为了找寻自己的精神之路。张书豪是带着哥哥的遗愿。
豆瓣上有人评论说:“不要等到那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梦想有时候看起来很奢侈,其实很简单。所以在人生这条公路上,勇敢去做。就像318国道上骑行的勇士,明知道身体会遭受巨大的痛苦,还是用毅力去抵抗所有的困难。有人说:你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做一件事儿,这件事儿等你老了你可以拿它来炫耀,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永远帝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旅行改变人。身体与心灵双双触动,才会给以前的人生一个不一样的转折。
《京华时报》曾经评论说:看《转山》,需要多一些耐心和专注。一定程度的单调、沉闷、困惑,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拧巴,对《转山》这样一部电影来说是必要的。说到底,《转山》不是探险历险,而是一次精神修炼。
当你听着老人摇着转经筒念六字箴言的时候,当你在米拉山口看到满眼的五彩风马旗在风中猎猎飘响时,你的心绝不会像现在跳得那么厉害。因为那些外在的奇景,把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变成了一次度假自由行。没有孤独骑行途中炼狱般的身心拷问,绝不会有站在终点时内心深处真正的平静。
原标题:《转山》,318国道上的公路片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