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门巴”彭燕:16年,用青春和热血坚守藏北高原

周辉    发布时间: 2015-04-22 13:58:00    来源: 西藏日报

  她是驻守在海拔最高军分区的唯一女护士,十余年来,足迹遍及那曲的每一个角落;她曾十余次放弃调离藏北军营,始终选择坚守;翻雪山、趟冰河、过沼泽,累计行程2.5万公里,在救治牧民的过程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用忠诚和无私奉献诠释着人生价值,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她就是彭燕,被那曲当地牧民称为“藏北高原上的好门巴”(“门巴”藏语意为医生)。彭燕的父亲是一位在林芝工作了30余年的老军医,从小耳濡目染,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名叫“西藏”的种子。1999年,从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毕业后,彭燕毅然选择了前往那曲。十余年来,她始终坚守藏北高原,累计诊治牧民25000余人次,累计行程2.5万公里,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激昂的奉献之歌。

  不畏艰辛驻藏北

  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的后代,彭燕深知雪域高原条件艰苦,然而军校毕业后,她没有丝毫犹豫,主动申请前往那曲军分区诊所工作,成为那曲军分区组建以来的第57名女军人。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60多年来,在那曲工作过的57名女军人中只有7人坚持了十年以上,而彭燕就是其中之一。

  刚来时,她与另外两名女护士被官兵们称为“藏北军营三朵雪莲”。然而,藏北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夺去了其中两名女护士的年轻生命——36岁的段绍慧和刚满37岁的郑金玉分别于2002年、2004年因病去世。从此,她成为了那曲军分区唯一的女军人。

  体重只有40公斤的彭燕,身体柔弱,在漫漫巡诊路上,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在第一次去连队巡诊的途中,当行至一个大风口时,一阵狂风居然把彭燕掀翻在沟里,摔得鼻青脸肿。她硬是顶着狂风,一瘸一拐走向连队,坚持完成了巡诊任务。另一次,彭燕在巡诊路上经过一处冰滩时,暴风骤起,失去平衡的她一下摔倒在地,顺着斜坡往下滑。情急之中,彭燕死死抓住一块凸起的冰块,才止住了下滑的势头,但极度寒冷转眼间将她的手指与冰块紧紧地黏在一起,护送她的两名战士急忙用石头砸碎冰块。虽然被解救出来,但彭燕的手指头已被锋利的冰渣扎破,鲜血不停地从指缝中流出……

  在雪域高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艰苦,有时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十余年来,翻雪山、趟冰河、过沼泽,在救治牧民的过程中,彭燕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同事们不知多少次劝她离开这里,即使面对上级主动提出对其调离,彭燕都毅然选择坚守。她说:“我是这里的老兵了,老兵都不能坚守,如何给新兵做好榜样?”

  精益求精专技能

  刚到那曲时,彭燕并没有意识到高原对医护技能的挑战。一次,一名士兵不慎左脚被划伤,血流不止。当时彭燕值班,清创、止血、包扎原本不是什么难事。但谁知隔了一会儿,那名战士的伤口处又殷红一片。在彭燕不知所措时,经验丰富的同事重新为那名战士做了包扎。事后她才知道,在高原处理伤口,因为环境的因素凝血因子会减少,必须先用厚纱布压迫住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才能进行外部包扎。

  这件事带给彭燕很大的触动,让她明白必须重新开始学习,才能克服特殊环境下的医护难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此后,彭燕不仅坚持学习,积极主动向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学习;还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不断总结经验。十余年来,彭燕实践出“寒冷条件下热敷输液部位减轻疼痛”等15项高原实用护理技能,总结出“高原皮试时间应延长5分钟”、“高原抗生素静滴每分钟滴数应控制在常规数量的80%以内”等17条特殊护理经验,还结合高原临床实践撰写发表了《高原护理基本要领》等多篇理论文章。

  彭燕告诉记者:“藏北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不仅挑战着军人的意志,还对医护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这也是我选择坚守的原因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

  原标题:彭燕——藏北高原上的好“门巴”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