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24岁的王万青大学毕业,只身从上海来到甘肃藏区。4个人,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最贵的医疗设备也不过是一个血压计,这是王万青初到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时的记忆。“当时真有点心灰意冷,不知道在这种条件下能做什么”,王万青说。
如今,67岁的王万青不仅在藏区生活工作40余年,还娶了一个藏族媳妇。由于常年为牧民祛除病痛,当地人都亲切地叫他“草原曼巴(藏语曼巴是医生的意思)”、“大脚大夫”。
记者日前来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采访了这位今年年初荣获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的上海医生。
“第一次骑马出诊,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一天,两个牧民来找王万青,说有位老人被烫伤,还有一位妇女高烧不退。为赶时间,王万青骑马出诊,然而未走多远,他就被摔下马背,右手脱臼。到了病人家,王万青略给自己处理待恢复知觉后,便急忙给老人清创、敷药、打针。随后,又赶赴发烧病人的家里。
处理完毕,已是深夜,那晚王万青就借宿在病人家的帐篷里过夜,“疼痛能忍耐,出师不利的懊恼却让我整夜辗转难眠”,王万青说。
“当时,语言不通是最大障碍,我就用小本子将一些看病常问的话用藏语记下来,并逐字音译成汉语,然后背下来”,带有南方口音的王万青告诉记者。
尽管这样,但王万青的工作仍因语言障碍倍感吃力,好在卫生所里年轻漂亮的藏族护士凯嫪总会帮他解围。虽然凯嫪平日话不多,但她却成为王万青的翻译。1971年春天,两人结为连理。
“记得一次出诊途中,有一群狗扑来,我受惊吓从马背上摔下昏了过去,深夜醒来看到凯嫪在床前哭泣,一下子就被她的心打动。”王万青回头看了看身边的老伴,满面沧桑的两位老人会心一笑。
除了两人的爱情为人乐道外,王万青在医术医德上的造诣更是被当地人竖起拇指。“他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我们草原上最好的医生,我们离不开他”、“王曼巴经常来给我们看病,他是我们公认的好曼巴”……阿万仓乡的牧民总是这样夸赞。
在阿万仓乡卫生院工作的10年中,王万青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当地九成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使人少生病,他还骑马完成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的普查摸底。他自调至玛曲县医院后,开展的众多手术都填补当地外科手术空白……
40多年过去了,王万青一直留在草原。如今,夫妇俩的4个儿女中有两人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算上已从护校毕业的外孙女,家里三代人都在玛曲从事医护工作”。
“一些困难的人看不起病,他就帮忙给他们垫钱,好好看病。”“我喜欢的就是他这么善良”凯嫪说。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