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为了高原群众的健康——记上海援藏医生王万青

张泽远 王艳明    发布时间: 2010-08-13 16:03:00    来源: 新华网

  大上海,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玛曲草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40多年来,许多人难以理解,上海人王万青为何选择了后者,而且把根扎在了草原。

  在王万青眼里,一切都很简单,他只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因为玛曲草原缺医少药,群众要看病。

  到了高原就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请把我分配到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时,王万青经过挑选,郑重向学校提出了这一明确要求。

  分配工作事关一辈子前途,当有人建议他到兰州工矿或陕西去,王万青说:“我的决心下定了。”

  学校最后同意了王万青的选择。在办完离校手续第三天,他就上了西行的火车,到了兰州后,坐上长途汽车就直奔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当时正值冬天,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使长期生活在江南水乡的王万青,到了合作市就感冒,一病就是20多天。

  高原第一个下马威并没有吓倒王万青。当得知玛曲县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最艰苦的地方时,他又提出了新要求:“我要到玛曲去!”

  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纯牧业县,全县藏族人口占绝对多数,海拔最高的地方超过了4000米。考虑到条件太艰苦,当年分配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大学生并没有玛曲的名额。王万青坐上了从合作市到玛曲县城的汽车,走了两天,来到了一个比当时东部一些村镇还要小的玛曲县城。

  “哪个公社苦,群众缺医少药,我到哪个公社去!”到了玛曲县城,王万青又提出了新要求。

  就这样,王万青一竿子插到底。从东海之滨上海来到离玛曲县还有70余公里的阿万仓乡卫生院。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小村落成了王万青最终的目的地,在那里一干就是20年。

  之后,根据当地需要,王万青又去玛曲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他把根深深扎进了玛曲草原,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子女也留在了玛曲。

  “当时毕业时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去西部的并不多。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有10多个在国外工作,其他的都生活在国内大城市,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玛曲草原。”王万青说。

  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王万青说过去没有后悔过,现在依然如此:“草原赋予我人生意义,有生之年,我愿为草原进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