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彭措青绕:“党把我带进了西藏音乐的圣殿”

--访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原主任彭措青绕
毛娜 王梦敏 蒋翠莲    发布时间: 2011-07-05 15:56: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彭措青绕身体相当硬朗,黑白相间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让他显得格外年轻。我们不禁起疑:他真的是我们要采访的十八军老战士吗?

  “要说十八军进藏如何艰苦,我真的是说不了什么,我9岁就参加了十八军,几乎就是最小的,根本就没觉得苦。我只能说,我是我们党高瞻远瞩、培养民族干部的一个缩影,是至今活跃在西藏广播文化战线上的十八军战士。”一阵竹筒倒豆子般的快言快语,彭措青绕让我们的疑惑烟消云散。

  从巴塘到拉萨,年幼懵懂的彭措青绕一步步走进了高原腹地,也一步步走进了民族音乐的殿堂,梦想的高原。

  拉着牦牛尾巴进西藏

  1951年冬天,四川巴塘。

  彭措青绕家迎来了回家探亲的舅舅,绿色的军装,尤其是帽子上那颗闪闪的红五星,让年幼的彭措青绕看了好不羡慕。他说,舅舅参加了十八军,在部队里当干部,正要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去遥远的拉萨。听母亲说,舅舅还准备带上几个孩子去参军。母亲也说不清楚什么叫参军。说实话,当时也说不上觉悟高,也的确是谈不上坚决跟党走,只是知道舅舅去的地方应该是可以信赖的,母亲就放心地让我跟舅舅走了。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行李,9岁的彭措青绕和村里的四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就蹦蹦跳跳地跟舅舅上路了。

  孩子们先到了昌都,被安排在昌都干部学校学习汉语和拉萨藏语。学校里都是和彭措青绕年龄差不多的穷苦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里养不起,就让跟着解放军走。在那里,彭措青绕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1952年2月,彭措青绕跟随十八军开始进军西藏,4月抵达拉萨。“当时是小孩,一路上都有人照顾,进军路上丝毫也不觉得苦。”他说。

  反而是一些快乐的小事让彭措青绕记忆犹新。当时吃的粮食是煮熟的青稞、豌豆,孩子沿途看见很多带刺的树枝,就把树枝拔下来,再把一个个的豌豆插在树枝的刺上,好看极了。孩子们就一边走着,一边吃树枝上的豌豆,很是快乐。

  彭措青绕说:“我们小孩就是给大人增加负担的,不是背着,就是驮在马背或牦牛背上,要么就干脆拉着马或牦牛的尾巴,迷迷糊糊地跟着队伍走,走到哪儿算哪儿。你说进军的时候经历苦日子,确实也经历过,睡在雪里、没有粮食、没有衣服换洗等等。虽然现在想来都不知道一个9岁的孩子是怎样过来的,但一来当时年纪小,也真的没觉得什么;二来大人对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们感到很温暖,说多艰苦、多艰险,当时还真的是不觉得。”

  到拉萨后彭措青绕被送到仲吉林卡的西藏军区干部学校,学习文化、政治,学习拉萨藏语。住,一年四季都是在帐篷里;吃,是蛋黄蜡、代食粉,每周只有星期天晚上能吃到一碗米饭,仍然觉得很好吃;穿,军装只有一身,没有换洗的,星期天就到拉萨河边去洗,洗完了就晒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一边玩着,一边等衣服干了再穿上。那段日子,听起来艰苦,但在彭措青绕的叙述下,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