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流年,何高兰仍记得离开母校时只身前往聂荣县的情形——
那是2009年的春季,她独自一人,怀着对母校、同窗、室友依依不舍的心情,背着行囊奔赴那曲。一路上,飞机掠过山巅云彩,历经近4个小时后抵达那曲地区。
置身那曲,广袤的草原,湛蓝的天空,让何高兰找到了心境的圣地,仿佛听得见天地之间的对话。来不及顾上高原反应,拖着些许疲惫的身躯,她再次背上行囊,转乘客运班车,朝着目的地进发。客运班车风沙兼程、颠簸摇晃近两个小时后到达聂荣县城,映入眼帘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屋和一片望无边际的草原。
步入聂荣县中学,看到操场上玩耍的学生,何高兰觉得是那样的熟悉,似乎自己又以学生的身份回到了久违的校园。
然而,当看到众多教职员工拥挤居住在狭小的屋子时,忐忑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让她顿感此地的陌生。就在此时,欲意转身离去的她,碰上一位下班回屋的老师过来打招呼,看到那略显黝黑、热情洋溢的脸庞,听到关切的问候,何高兰改变了想法,决定在聂荣县中学“驻扎”下来。
高原的夜,是那样的寒冷,因高原反应辗转不能入睡的何高兰,思绪万千,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家的景象和昔日校园里的欢声笑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在不知所措时,她的耳旁回荡着父亲的谆谆教诲。
何高兰的父亲是一名任教30余年的小学教师,在她心里父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富有学识。
他常说:“教师行业虽清苦,但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恪守要求、志存高远、心怀大爱、尽心竭力为社会作贡献!”
是的,心怀大爱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追求。工作中,何高兰正是朝着这一目标奋进。任教5年来,虽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但何高兰学着当年老师的“样子”,默默地为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备课、上课、改作业、谈心、家访……其中一件事令她记忆深刻,一名学生得了腮腺炎,学校轮流派老师进行值班,她要值班到晚上10点,漫长的路和沿途的野狗使她胆战心惊,想想在这艰苦难熬的高原工作的艰辛让何高兰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细心的学生看穿了她的心思,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给何高兰真诚的关怀,那一刻何高兰不怕被传染,她敞开心扉跟他们拍照、聊天,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伟大;那一刻她深深地被高原纯朴的孩子们感动了。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的支持配合下,何高兰深深懂得了“人民教师”这一内在含义。曾经有人问她:“你对自己的职业有感觉吗?”何高兰坚定地回答:“从事教育工作不需跟随感觉,唯一重要的是心的付出。”这难道不是吗?当面对学生求知的眼神,作为教师,就应当用心去呵护他们成长的心灵,真情授业,耕耘他们的心田,让他们的人生理想从这片心田萌芽、起步、远航。
何高兰认为,教育说到底就是有“爱”的教育,假如每一位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假如每一位老师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爱事业,那就没有办不好的教育。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何高兰把每一位学生比作一粒希望的种子,学校就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壤,老师则是播种希望、播种太阳的使者。
她要用“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时刻鞭策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这个梦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