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边之乡”献青春——记自治区“中国梦·最佳爱岗敬业模范”宋玉刚
墨竹工卡县因地广人稀、资源丰富被称为“天边之乡”。而海拔4300多米的日多乡完小离县城还有50多公里的距离。正是在这里,有一位老师已经默默奉献了16载最美好的青春,他就是在2012年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的宋玉刚。
宋玉刚祖籍河南郑州,是光荣的十八军后代。从小跟随父母在拉萨长大。1997年7月,就读于拉萨市师范学校的宋玉刚面临分配。
“快毕业分配时,同学们都在憧憬着自己将来的工作,我也幻想自己置身于一栋漂亮的教学楼,教一群可爱好学的学生。”
“毕业后,当我背上行囊来到被分配到的日多乡完小,看见的是低矮的藏式小平房和简陋的操场时,我的心一下凉了;7月份正是雨季,被安排的宿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什么盆呀锅呀都要用来接雨水;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牧区的孩子因为一点汉语基础都没有,我说什么学生就说什么,一堂课下来我和学生彼此相互不懂,我的心就像结了冰一样”。回忆刚到学校时的情景,宋玉刚历历在目。
第一节课过后,毕业时的满腔热血变成了深深的挫败感,宋玉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们并没有听懂老师讲了什么,但求知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宋玉刚。
要教好牧区孩子汉语课,自己就必须懂藏语。下定决心的宋玉刚一有空就虚心请教身边的藏族同事,看到操场上的孩子就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到孩子们的宿舍里找学生们聊天……他把身边的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
年轻的宋玉刚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一心一意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教育事业,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
从教15年的时间里,宋玉刚从未休过一次假,2000年,父母回到家乡养老,而他也只有在南京学习的那两年陪父母过过春节,其余时间从来没有回去过。母亲总会在电话里抱怨。每次通电话,父母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什么时候休假回家看看我们?”宋玉刚深深思念年迈的父母,也牵挂着学生和工作,面对两难的选择,他每次都选择留下来。
2012年6月25日,正好是墨竹工卡县六年级毕业班整班移交时间。宋玉刚要把全班36名学生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地交给中学老师。在交接中既要保证学生在中学的安全,同时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为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在中学整班移交的4天时间里,他和学生们一起吃,一起住。那时,他1岁零4个月的小女儿已经生病两天。小女儿由67岁的岳母一直照顾,可岳母身体也一直不好。小白珍由于重感冒导致肺部感染,老太太在医院里急得直哭,可他当时正忙着毕业班整班移交的工作,根本抽不开身,一想到女儿承受的痛苦,他心里就特别难受:“我承认,对于家人我亏欠得太多。”
自2003年负责学校“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宋玉刚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接受完培训,他开始了不断钻研和琢磨。为了能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充分享用这一项资源,为了能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优越性,他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所有老师共享,教会老师们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远程资源在学校扎根发芽了,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调动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地区。然而,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6年,其间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远程教育的领导看他工作成绩突出,想要把他调到县里来工作,却被他拒绝了:“我喜欢这里,喜欢这份工作,看着学生们一天天不断进步,这种成就感是什么样的待遇都无法取代的。”
宋玉刚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在教育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