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超(左)在看望手术结束后刚苏醒的斯求卓玛(2010年4月21日摄)。 新华社 唐召明 摄
李一超(右)陪着术后的斯求卓玛(中)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游览(2010年5月1日摄)。 新华社 唐召明 摄
术后5年的斯求卓玛(右)帮助女儿照顾学走路的外孙女(2015年7月15日摄)新华社 唐召明 摄
日前,北京口腔医院医生专程前来藏北草原为斯求卓玛复诊。卓玛再次向记者忆起5年前老援藏干部李一超帮助她进京治病的故事,嘴里反复念叨着“李县长,‘亚咕嘟’(好)!”
2010年4月21日,卓玛在北京口腔医院经2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切除脖子上“悬挂”28年、重达5公斤的肿瘤。
当时47岁的卓玛是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新吉乡牧民。28年前,她脖子下长出一个肿块,后来肿块逐渐长成将近两个人头那么大的肿瘤。
丈夫很早因病离开,卓玛一直与18岁的女儿嘎玛旺姆相依为命。由于患病无法放牧,她只能靠政府的低保金和救济粮维持生活。
2002年10月的一天,时任班戈县副县长的中石化首批援藏干部李一超与新吉乡乡长多吉,走进了卓玛家的帐篷。李一超眼前这位身穿羊皮袍的中年藏族妇女,搂着一个小女孩蜷缩在地上,妇女脖子上赫然长着的大肿瘤让他震骇。
乡长多吉告诉李一超,由于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及生活贫困,卓玛无力走出家门治疗疾病。
李一超意识到援藏干部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开始了他长期帮助卓玛的爱心之路。
牧民帐篷是移动的,钱无法邮寄,李一超只能托下乡的人给卓玛捎去,一年两次,每次最少500元。
2004年援藏结束,回到北京的李一超仍坚持资助卓玛。他每次把钱先打到班戈县一位好友的银行卡上,好友把钱取出,再托人捎去。
2007年,来京出差的班戈县朋友告诉李一超,卓玛住上了政府免费提供的安居房。李一超欣慰不已,立马给卓玛捎去2000元钱,添置日用品,并要求照几张照片给他。
照片上,安居房里空空荡荡,卓玛脖子上的肿瘤又长大了不少。看了照片,李一超心情沉重。“帮卓玛治病刻不容缓!”他明白,怪病是导致卓玛贫穷的“病根”。
2010年3月,救治卓玛的爱心行动开始在京藏之间展开。卓玛走出藏北,来到遥远的首都。在求医过程中,她得到了北京口腔医院等医院及许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
这段故事深深扎在卓玛心里。翻开5年前的相册,卓玛眼里噙满泪水。
“我的‘西藏情结’源自父辈遗传。”李一超告诉记者,他父母是解放西藏、建设西藏18军的老战士。
李一超的义举得以“薪火相传”,之后的几批援藏干部相继给予卓玛大力帮助。目前,获得新生的卓玛已过上放牧牛羊、看上电视、抱上外孙的幸福生活。
原标题:奉献,让卓玛重获新生--援藏干部李一超的故事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