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甘愿放弃优裕舒适的生活,甘愿忍受亲人离别,甘愿忍受艰苦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扬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
——陈贤
2013年的一天,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陈贤正在上网浏览新闻,一则消息映入眼帘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则消息说的是,失去双手的草原律师郭二玲,参加“1+1”法援志愿活动的先进事迹,仔细阅读之后,陈贤被深深震撼,一个念头从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她也要成为“1+1”法援志愿者,去西北边疆,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为那里的困难群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也能享受更多法治阳光的温暖。
陈贤说,我当时就想报名到西藏,但已过了报名时间。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真正行动起来,为了适应西北地区的艰苦环境条件,陈贤决定先把身体锻炼好。当年,她和儿子一起参加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一天骑行100多公里。
陈贤在昌都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2014年春天,在爱人的支持下,新一期“1+1”法援志愿者招募开始,陈贤报了名,选择了西藏昌都!在申请书中陈贤写道:我甘愿放弃优裕舒适的生活,甘愿忍受亲人离别,抛家舍业,甘愿忍受艰苦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月后陈贤的愿望实现了,她有幸成为滁州市首位“1+1”志愿律师,也成为首位安徽援藏女律师,被分到了西藏昌都。出发的前一个月,为了增强体质,她骑行在京沪高铁定远连接线上,来回30多公里,每天风雨无阻。
昌都,平均海拔3270米。刚到时,陈贤鼻子出血,接着是“痒不欲生”的过敏折磨,两条腿被抓得鲜血淋淋,吃了过敏药才渐渐恢复,但两腿上留下了大大小小几十处永久的疤痕。
她的住处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洗衣机,没有热水器,即使是夏季,自来水也是冰凉彻骨的。下班后,一个人宿舍,会莫名的孤独。
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陈贤以惊人的毅力努力工作着。
她代理的第一个案件是帮一位叫扎西曲珍的藏族年轻农民工索赔。扎西曲珍因工伤造成七级伤残,医药费花了几万元。
接受代理后,陈贤帮扎西曲珍准备充分了证据,一审判决公司赔偿她近17万元。公司不服,提出了上诉,后来在陈贤与法官的再三努力下,最终以调解结案。拿到了近17万元的赔偿金,扎西曲珍很满意,她的舅舅为了感谢陈贤,硬塞给了一包冬虫夏草。陈贤坚决拒绝,还告诉他们,她是一名志愿律师,来西藏不是为了钱。
而让陈贤记忆最深刻的,则是一位藏族农民工叫次里巨丁,一名老板欠他几千元工资。一开始,次里巨丁不相信法律援助可以帮他免费打官司,他抱着怀疑的态度找到了陈贤。陈贤说,我帮你讨要工资,不收你的费用,请你相信我。
受理后,陈贤认真准备,法院一审判决对方按规定支付工资,对方不服,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次里巨丁拿到判决书后非常很满意,露出藏民那特有的真诚笑容,竖起拇指对陈贤说,真的没想到,你真的帮我,还不收钱,你是好律师。
执法为民一身正气--陈贤。
昌都市卡若区,群山连绵,山高峰锐,谷深坡陡。这里人说“西藏路之险在昌都”,这里一面是陡峭的悬崖,一面是波涛汹涌的澜沧江,都是石子路,很窄,没有护栏。
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扭转藏族同胞“信访不信法”的观念,陈贤与司法局的同事常常步行去开展法律宣传,多次冒着路况的凶险,到乡村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一年来,共计发放1700多份,解答群众咨询共计400多件。目前她已办结了58件案件,其中,刑事案件18件,民事案件40件,代写法律文书122件,卡若区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将公平和正义植入当地群众心里,也藏族同胞们知道法援可以免费帮有困难的人打官司这种好事。
藏族同胞将雪白的哈达送给安徽女律师陈贤(右一)。
2015年7月,陈贤在昌都的法援服务即将期满,她向司法部递交申请,想要继续留在高原。她说,舍不了纯净的蓝天白云,舍不了这里黝黑而淳朴善良的笑脸,更舍不了那份信任和期盼的眼神。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在这里更能体现我的价值。
人物名片
陈贤,1972年8月生,大专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现任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律师。
所获荣誉
2013年,被评为滁州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律师。
原标题:藏族同胞将雪白的哈达送给安徽女律师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