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工布江达县平均海拔3600米,气候条件属西藏林芝地区最为恶劣的一个县。
挂职工布江达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的泉州援藏干部杨凤翔握着10个贫困大学生的名单,心头沉甸甸的。
现在是挖虫草的季节。农牧民们陆续爬上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上搜寻虫草。青壮年是挖虫草的主力,一个半月的虫草季,家中有劳力的平均每户可赚2万-3万元。“很多贫困家庭普遍都缺少劳力,甚至没有劳力,每年辛苦种地放牧的微薄收入,勉强能供应全家日常所需。但大学高额的学费,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确实是沉重的负担。”他陷入沉思:西藏发展亟须本土人才,尽管工布江达县已经实现了十五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因贫困辍学的现象得到遏制,但高中(因县里还没有高中,只能到八一、拉萨,或者内地学习,路费和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大学高额的费用,还是令大多数贫寒学子望而却步。
过完这个夏天,又要交新一年的学费了。杨凤翔等泉州援藏干部参加了藏区“结穷亲”活动,每人负担两名藏区贫困户的日常所需,如若再资助藏区贫困大学生已然力不从心。为此,他多方奔走,联系上兴业银行晋江区域总裁郭其洪,郭其洪被孩子们的求学故事感动,答应资助其中两名孩子学费。可还有8名孩子的学费没有着落,无奈之下,杨凤翔向泉州晚报寄来求援信,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嘎德拉姆家 (杨凤翔 供图)
藏区孩子的 导游梦和教师梦
1997年,嘎德拉姆出生于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岗朗村的一个纯牧户家庭,家中有爸爸、妈妈、叔叔以及兄弟姐妹11口人,大小牲畜20头,是一个典型的牧业大家庭。家中虽人口多,但父母及叔叔年事已高,都患有高原疾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其余几个兄妹都在上学。一家11口人的吃住行都要靠哥哥放牧和微薄的虫草收入。
村里人思想观念陈旧,大部分孩子上完高中就被父母带去放牧、挖虫草,帮助家里赚取生计,因此,这么多年来,村里从未出过一个大学生。但嘎德拉姆是一个例外,凭着自己的天资聪颖和刻苦努力,她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去年,被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录取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小山村都沸腾了。但录取通知书并没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兴奋。临开学只有几天了,嘎德拉姆还在为她的学费发愁,父母也是着急,到处去找亲戚朋友,卖了家里几头牲畜,才凑够了学费,终于让她踏上继续求学之路。如今,嘎德拉姆怀揣着当好一名导游的梦想,在大学校园里奋斗着,盼着有一天能向游客介绍西藏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而出生在工布江达县娘蒲乡的格桑曲珠则有一个当教师的梦。她父母早逝,从小由哥哥抚养长大,是一名孤儿。哥哥家庭条件不好,却很坚决支持她的学业,江举村离娘蒲乡小学距离远,几年来哥哥风雨无阻地骑摩托车接送格桑曲珠上学。后来又先后送她到县城、南京等地求学,一心一意为格桑曲珠前途着想,希望她能走出山沟,走出牧区,有所成就。
去年,格桑曲珠成了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大学生,向她的教师梦靠近了一步。
从“小男孩”到“男子汉”的蜕变路
格桑平措出生于工布江达镇西日村,家里有父母和两个弟弟。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后,父亲就再也没有看望和照顾过他们三兄弟,也没有承担他们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迫于生活的无奈,离异后的母亲到县里当了环卫工人,用她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开销。因承受不了生活上的压力,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改嫁了,格桑平措和二弟留在外公外婆身边生活。外公是县公路养护段退休工人,外婆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民,祖孙四人仅靠外公的退休金及种地卖粮赚点儿钱维持生活和供两兄弟上学。
去年,格桑平措考上了重点大学,弟弟考上了高中,在这个“双喜临门”的日子里,外公却不幸病倒了。尽管借了很多钱给外公看病,但外公还是走了。外公去世后,家仿佛一下子垮掉了,没有了经济来源,两兄弟的学费也没有了着落。
西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没有带给格桑平措激动和喜悦,看到录取通知书上昂贵的学费,他产生放弃学业的念头。跟外婆提及放弃学业的念头时,外婆一下子哭了:“你外公去世之前对我说再苦再累一定要让你们上大学,做社会上有用的人,这是他的遗愿。”眼看就要入学了,无计可施的外婆只能扛着衰老的身躯,东奔西走,向几个远房亲戚和邻居借来了钱,把他送入了大学。
今年寒假,为了下学期“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格桑平措留在拉萨市打工,先后做过小工、发传单等工作。他也想家,更想念家中的外婆和弟弟,外婆已经64岁了,身体比以前更差了,弟弟住校,总担心他吃不好,受人欺负。但他总是提醒自己已经不再是稚嫩的小男孩,而是能扛起家庭责任的“男子汉”了。
格桑曲珠家 (杨凤翔 供图)
负重前行的生命需要您帮一把
嘎德拉姆、格桑曲珠、格桑平措,只是求援信提到的其中3位贫困大学生。杨凤翔惆怅着,到9月份,这10个贫困大学生能否筹到新学年的学费。
在援藏日子里,他曾写下这样的文字——“德川家康有句名言:人的一生,如负重前行。对于这位以隐忍和长寿最终胜出的日本枭雄,我并不十分推崇。但我认为他对人生的这一概括,从某种程度上说到了点子上:前行,意味着方向正确且不退缩;而负重,则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毅力。”
这十个如青稞般在苍茫高原顽强生长的年轻生命,负重前行,不屈服,不放弃,让杨凤翔很是感动:“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关注这些藏区贫困大学生,支持他们实现梦想,改变命运。”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想资助这些藏区贫困大学生,请关注泉州晚报后续报道及本社新媒体平台的动态更新。
原标题:援藏干部求援:帮帮西藏孩子吧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