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上海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

许明    发布时间: 2011-08-29 13:52:00    来源:新民晚报

  “不交支票,交钥匙!”带着相当于前五批总和的8.35亿元援藏资金,肩负210个援藏项目,上海第六批58名援藏干部,进入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已满14个月……

  上周,记者随上海媒体采访团探访亚东、江孜、拉孜、萨迦和定日等五县受援县,见证了援藏工作向基层倾斜、向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倾斜所带来的点滴变化。

  整体搬迁 建造新居

  援藏资金,不交支票交钥匙。这样的口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新农村建设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将援藏资金落到实处,落到老百姓身上,成了摆在各县上海援藏小组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江孜县日朗乡,记者看到的是40幢风格统一的藏式民居,新农村试点将原本散居在山区的农牧民,聚集到一起生活。“日朗新村”村长洛桑告诉记者,原先农牧民都住在山间自盖的土坯房内,如今靠着政府补贴,换成了两层新居;此外,上海援藏小组还组织开垦耕地,分给大伙儿种植青稞等农作物,各户的年收入,相比散居时提升了不少。

  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闵卫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由上海援助的日喀则地区五个县城,计划中50%的新农村改建已经完成,并将进一步扩大范围,目标是让五个受援县30%的老百姓住进新房,同时“标配”水泥路,通水、通电、通邮,改造学校、村委会等基础设施,配备太阳能设备。

  改造道路 去除陋习

  江孜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一段抗击敌寇的历史,得名“英雄城”。“历史名城,自然受关注;游客多了,城市面貌就要跟上去!”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书记张伟告诉记者,自去年6月援藏小组来到这里,就把改变城市面貌放在了重要位置。

  江孜城内的英雄路是条主干道,原本总给人乱糟糟的感觉,机动车乱停放,马车、牛车穿行,沿街店铺跨门、占道经营等行为较严重。上海援藏小组制定了当地的《城市管理暂行条例》,并将此条例加入沿街店铺的租约中,“制约”商家。如今,英雄路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明,交通及沿街商铺经营秩序大为改善。

  无独有偶。在拉孜县城的各条主干道上,已经看不到四处“流浪”的野狗。上海援藏干部、县住建局长刘兴军,原先在上海搞的就是街道城建;到了拉孜,他敢于在当地拆违,规范沿街店铺的经营秩序,加强当地城管力量,出台《拉孜县城市管理办法》,“上海的经验做法,在这里一样可以借鉴。”

  滨江大道 当地再现

  “这里将来就是亚东的‘滨江大道’。”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委书记纪晓鹏与其他57名干部不同,他曾是第五批援藏干部,三年过后选择留守。如今,亚东县的河道边,防汛墙已经立起,岸上工程车、石料、混凝土随处可见……这里的模板正是上海黄浦江边的滨江大道。建成之后,除了滨河亲水平台,沿岸风情街上还会出售当地和印度民族手工艺品,这个地处中印边境的县城,将更多显现边境旅游特色,扩大第三产业发展。

  除了搞好城市建设,让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也是重中之重。在亚东县的数个山村,一排排红顶藏式民宅,在山间相当惹眼。由于山村民宅原先所用的彩钢板屋顶材质较薄,日晒雨淋之后纷纷老化,不仅外观参差,遇到雨天还经常漏水。

  为此,上海援藏干部通过调研从拉萨带回新的彩钢板样品,厚度加厚、颜色出挑,一下子就“捕获”了老百姓的心;加上又是政府买单,几乎家家户户都抢着换屋顶。此外,贯穿村内的“标配”道路,也替代了原本的泥路,一到下雨天,埋在地下的管道便能迅速排去雨水。

  “3年之后,这5个县的城市面貌,绝对要走在日喀则18个县城前列!”闵卫星向记者表示。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