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是座“英雄城”。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在1904年,西藏人民在江孜英勇抗击入侵英军,历时两个多月的江孜保卫战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
一年前的江孜,街道上还经常是马车牛车乱行,商铺占用人行道营业,路上除了行人,更多的是牛粪马粪。但是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如今的江孜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萨迦,在拉孜等地,上海援藏干部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江孜镇变得整齐漂亮了
8月14日下午的江孜县英雄路,阳光铺满了道路。作为江孜县的主干道,这条路直接通向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路段两旁,统一的店招店牌,商铺整齐划一,也没有出现“跨门营业”的情况。
江孜县江孜镇的镇长哈里玛回忆,一年前,马路还经常是马车牛车乱行,商铺占用人行道营业,路上除了行人,更多的是牛粪马粪。
第六批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书记张伟称,作为“日喀则西部中心”,江孜的城市面貌一直是建设的重点。张伟等人开展了集中调研,并投入了2100万元援藏资金,对英雄路、宗山广场区域进行了改造。
张伟表示,在英雄路等城市主干道“乱停车”的整治上,充分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出行习惯和民俗,采取了“堵疏结合”的方法,责令机关单位的公车带头遵守,同时设置5个停车场,用以集中停放拖拉机和农牧车,并在规定时间里,允许马车和牛车行驶在主干道上。
除了推进江孜的城镇化建设,上海援藏干部还计划让“山上”的村民搬家到“山下”,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
让萨迦人喝上放心水
8月16日,在萨迦县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工地上,塔吊和混凝土搅拌机正在忙碌运行。
对于这个工地而言,一天只有2小时才有电,而一年只有5个月的气候条件才符合施工。
上海援藏干部、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徐立说,萨迦县常年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灾害频繁。整个县以半农半牧业为主。于是,援藏的重点转向改变萨迦“缺水、少电”的现状。
在徐立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图纸——“雄麦乡麻仔塘查玛饮水灌溉工程”及“雄玛乡小流域治理工程”。
上海援藏干部请来了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的3位专家到萨迦进行实地论证。经过多方论证后,确认了雄玛乡、雄麦乡的两个水利项目,即在距离7公里左右的亚龙河上找到取水口,然后翻山越岭一路引水至县城。
徐立表示,这项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并可以解决县城周边6000多人的饮水问题。
在萨迦,上海援藏干部被当地藏民誉为“上海来的雅古渡(藏语,很好的意思)”。
书记帮拉孜种西瓜
要想在海拔4000多米的日喀则地区拉孜县上栽培出8424西瓜,来自浦东(原南汇)的张良明花费了不少心思。
张良明说,在克服水分不足,气候干燥等条件后,试验取得了成功。由于当地早晚温差大,这个高原西瓜品种还特别甜。随后,8424西瓜开始在拉孜县大面积推广。
57岁的宁珠是当地最早一批种植8424西瓜的藏民之一。“以往种植青稞,每年只获利4000多元。”宁珠说,今年种植西瓜的收入有望达到7万余元。
两笔经济账的对比,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藏民种植8424西瓜。目前,这一高原8424正实行品牌化销售,每个西瓜上都贴有商品标志。
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县委书记顾耀明表示,将充分发掘“拉孜西瓜”的品牌优势,做强拉孜县的蔬果种植产业。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