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努力使援藏工作向农牧区倾斜

   发布时间: 2011-08-25 13:35:00    来源:东方网

  闵卫星看着西藏地图,目光停留于定日、江孜、亚东、拉孜、萨迦这5个县,闵卫星是中共西藏日喀则地区委员会副书记,还是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的总领队。包括闵卫星在内的58名援藏干部自去年6月来到雪域高原,迄今一年有余。根据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自2011年起对口援建地区上一年度地方财政的千分之一投入到西藏,上海第六批援藏资金达到3年8.35个亿,项目量也达到3年200多个。

  项目选择:解决百姓急难愁

  亚东地势相对偏低,嘎林岗村村支书达瓦旺堆告诉记者,原本村里没有排水系统,没有硬化道路。高海拔地区的萨迦县也有同样问题,县委常务副书记、上海援藏干部徐立发现,村里主干道居然就是主排水道。亚东县委书记纪晓鹏和徐立进藏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援藏团队,与当地干部一起调研。在亚东县,今年5月到7月间,“量化、硬化、绿化”工程展开;在萨迦县,以道路面硬化、建排水设施为主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也紧锣密鼓地启动。

  如今走进嘎林岗村,水泥石板路面下铺设着排水管道,原先3毫米的白铁皮屋顶,换成了5毫米大红彩钢,解决了百姓逢雨季怕漏雨、怕屋顶生锈的烦恼。藏民们对记者说,“一开始有些人因传统观念不愿换,援藏干部拿来紫、红、蓝色三种彩钢供选。如不愿铺设硬化路面,干部也不强求,村民看到邻家的变化,尝到了甜头,纷纷希望建排水、硬路面。”

  县城管理:因地制宜集民智

  江孜在历史上是西藏第三大城市。江孜县委书记、上海援藏干部张伟直言,“硬件设施改造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软件管理方面的挑战!”同样问题摆在拉孜县委书记、上海援藏干部顾耀明面前。因袭农村一些陋习,不重卫生、随地便溺、放纵牲畜的情况,并不少见。“改变这些习惯,我们在考虑由人大立法机关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在尊重传统良俗的基础上,梳理甄别不文明现象,分门别类提出处理办法,用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顾耀明和援藏团队及当地干部不仅“请”来12辆小型三轮电动垃圾清运车,定期展开全城环卫活动,还想办法拿出城乡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的执法依据,通过乡规民约的不同渠道反复向老百姓强调宣传,只为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不仅带来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县城管理工作提出‘宣传、服务、管理’措施和‘网络化管理’模式。”在江孜县城市管理负责人之一的哈里玛看来,上海干部带来了国际大都市管理理念和一整套长效机制。哈里玛说,援藏干部在管理中因地制宜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同时建起的投诉举报制度与监督机制,让人眼前一亮。

  输血造血:百姓过上好日子

  上海地方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投入了西藏援建,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将超过八成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整治和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成了头等大事。援藏干部不仅忙于整体搬迁工程、贫困户安居房建设工程,还根据当地特色为老百姓创造自主生存与致富的机会。

  定日县是5个县里海拔最高的地区。上海干部们鼓励帮助当地藏民承包蔬菜大棚。他们提供技术与支持,使藏民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吃上了本地蔬菜,且年收入渐渐过万。当第六批援藏干部来到拉孜时,他们全力帮助当地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农业、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扶持民族手工业,第三产业借助当地特有的歌舞形式,以文促商……同样动起脑筋的,还有纪晓鹏、张伟和徐立,他们想着保障百姓基本生活设施与环境,更希望藏区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