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西藏]冰雪不语寄语他的青春
   发布时间:2015-05-20 10:36:00   来源:西藏商报

  老西藏和他们的儿女们,他们的人生故事是一曲曲青春写就的壮歌。吹过西藏的风,也曾吹过他们那张绽放着笑容的年轻脸庞,吹动过他们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心。有些人收获了事业,有些人收获了爱情,有些人收获了美好回忆……他们都有个无悔的青春。


谢法海和妻子与采访记者合影。

  一定要当八路

  谢法海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没有土地,母亲就和妹妹常常去街头乞讨,而自己也到附近的小学帮忙烧火、洗碗,只为能够填饱肚子。“我感觉自己家穷,生活苦,只有把文化学好,才能有一条活路。”他回忆说。可是小学毕业后,他被迫辍学在家帮助母亲做家务,有时还要做一些卖祭祀品、水果、馒头的小生意贴补家用。

  当时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大哥,被国民党抓了当作壮丁绑到了前线,留下家中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 “当时我也亲眼看到了国民党部队鱼肉百姓的其他暴行。”老人回忆道:“有一次,国民党对老百姓强行征粮,让老百姓自己用推车把粮食送到几十里地外的军营。当时是夏季,天气很热,路上中暑的老百姓躺了一地,国军理也不理,只顾着催粮,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我读过点书,就偷偷在心底想:国民党这么对待老百姓 ,简直和土匪无异,这样的军队长久不了,这样的政府注定会被推翻!” 一颗革命的种子已悄然埋在了老人的心底。

  “后来听人说,八路军抗日很积极,是穷人的部队,而且家乡附近的地区已经有八路军活动。于是我就整日盼着八路从村口过,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了,这辈子一定要当八路!”因为激动,老人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神却很坚定。后来,他循着国共双方交火的枪声在新蔡关津追上准备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加入五十二师,从此与十八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背着妈妈参加解放军的,当时家乡还是国统区,解放军的家属会遭到迫害。后来家乡解放了,我才告诉妈妈,妈妈比较开明,支持我参加革命队伍!” 老人欣慰地说道。

 
谢法海和妻子与记者合影。

  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了

  从青海转战昌都行军途中,谢法海和其他战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断水断粮,不分昼夜徒步前进,翻越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山,风雪交加,偶尔还会遭遇雪崩,高原反应引起的心脏病突发或肺气肿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是谢法海老人在进藏途中最深刻的记忆,老人说,“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小战士饿晕了,倒在地上,根本就爬不起来了,临终前他还用右手指着昌都方向,眼睛瞪着,嘴里好像在说些什么。”老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我们都理解他的意思,他想解放西藏,解救农奴,可惜他没等到那个时候!”说完,老人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明显感觉到他话里带着遗憾。战士渡金沙江的时候,缺少工具,战士们就学制作牛皮筏子,但是最多只能容纳4个人。“当时水势很大,用惊涛骇浪形容也不为过,牛皮缝制的船稳定性很差,很容易翻船,牺牲的同志也不少!”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不停地用手跟我们比划。

 
谢法海与西藏民大民研院学生交流。

  抓了一个“大鼻子”

  侦察任务完成后,先遣支队随部队和平解放西藏。但西藏地方政府 在英国特务福特的怂恿下,悍然对解放军发起攻势,解放军无奈进行还击。刚开始交火,藏军就接连溃败。解放军在藏军撤退的必经之地恩参截断了藏军的后路,不久,阿沛·阿旺晋美命令藏军投诚。老人告诉我们:“这次战斗消灭了藏军7个代本(相当于今天团级编制),5000多人。”

  “在部队清查俘虏时,一个戴着狐狸皮帽子,身穿黑色夹克的人混迹在俘虏中间,埋着头不说话。我们连长感觉奇怪,走过去一下子把他揪出来,发现他果然不是藏军,是个‘大鼻子’。当天我们就派人把他押到昌都。后来知道他就是英国特务头子福特,这件事可震惊了国内外呀!”说到这儿,老人呵呵笑了起来。

  智救藏族女娃娃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叫旺姆的藏族女娃娃。”老人回忆道,当时他们是在藏区调研返回的途中,暂住在一对藏族老夫妇的帐篷里,这对老夫妇有一个15岁左右的女娃娃。恰巧有几个催粮回来的藏兵也要在这家借宿。

  当时,一个藏兵把一根马鞭挂在门梁上,瞬间藏族老夫妇的脸色就变了,满脸的焦虑。看到这种情形,谢法海就悄悄地问这对藏族老夫妇:“那个藏兵把马鞭挂在门梁上是什么意思?”这对老夫妇就说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在门梁上挂马鞭就是晚上让女娃陪藏兵睡觉。谢法海他们几个同志当即围在一起商量营救女娃的对策。谢法海试探性地问藏族老大爷:“姑娘愿不愿意逃走?愿不愿意到我们的学校接受教育?”老大爷连声应允,央求他们救救孩子。于是,谢法海立即写了张条子,让姑娘带着条子趁天黑到冲吉林卡(今西藏大学)去找一个叫王志敏的阿姨。

  “天一黑,女娃就带着条子上路了。女娃娃终于脱离了魔爪。后来听说我介绍去的这个女娃成绩特别好,很快被送到北京民族学院学习了,据说后来还上了军校。”说到这时,老人抑制不住满脸的自豪和喜悦。

 
谢法海妻子与采访记者交流。

  一份文件也不能少

  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谢法海因为精通藏汉双语被破格提拔为编译科副科长西藏自治区成立后,选调到机要师担任秘书一职,负责党内机要文件的整理和保存工作。

  文革期间,社会混乱。打倒的农奴主在帝国主义的鼓动下意欲复辟政权,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局部叛乱,形势岌岌可危。机要师的绝密资料也面临着被抢夺破坏的风险,他立即向西藏军区申请了一个排的兵力驻守保护。直到1970年西藏革委会把文件全部安全接收,一份文件也没有少。如果当时这些绝密文件被破坏或者落入帝国主义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原标题:冰雪不语寄语他的青春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