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隐藏着很多外人不为熟知的景点。你去与不去,它们都在那里。它们是这样忍受孤独的:即使你去拜访过,跟你没去过一样,它们还是守着自己的那份安宁和静谧。
沃德贡杰雪山
沃德贡杰雪山位于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海拔5926米。山南是藏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沃德贡杰雪山海拔虽不高,但有着崇高的地位。传说和藏传古籍记载它是西藏最古老的雪山,是念青唐古拉、纳木天湖、雅拉香布等九位雪山山神的父亲,尊为“神山之父”。
远观此雪山十分独特,少了雪山的雄伟,却透出一份秀气,没有咄咄逼人的寒气,却有着其它雪山没有的灵气。雪山下面有一湖泊,湖水清澈,更加显得雪山的灵气。走近雪山,让你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单纯。
丹萨梯寺
丹萨梯寺,亦称“丹萨替寺”。在山南地区的桑日县(县城距泽当镇30公里)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
它是帕竹噶举派最早的寺庙,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遂在此寺集徒传法10余年,因其地名帕竹,发展成为帕竹噶举派,此寺遂成为该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嘉定元年(1208年),出身于当地豪族郎氏家族的僧人扎巴迥乃(1175-1255年)成为了该寺寺主,从此,寺主一职专由郎氏家族兄弟叔侄世代承袭。元代分封乌思藏各地方势力为万户,帕木竹名列十三万户之一,而万户长一职由丹萨替寺寺主举荐。至14世纪20年代,扎巴迥乃侄曾孙绛曲坚赞担任帕竹万户长,集家族、宗教、政治权力于一身,并以武力兼并前藏大部分地区,与后藏萨迦派相抗衡,建立帕竹第司政权。1351年,绛曲坚赞另建泽当寺,以讲授显教经论为主,而主寺丹萨替寺则专修密法。后帕木竹巴转为注重显教,丹萨替寺之重要地位逐渐由泽当寺取代。
曲龙寺
曲龙寺是格鲁派的早期寺院之一,1393年,36岁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率同师徒弟子共九人赴沃卡却隆静修”宣传格鲁派教法。当时沃卡宗的宗本扎西伦珠因笃信佛教,自愿做了这师徒九人的施主。宗本扎西伦珠极力要求为这九名在岩洞中修行的师徒修建一座道场。于是在宗喀巴大师的应允下修了一座长14肘、宽11肘的经堂,直到1969年这座经堂依然如故,这就是曲龙寺初建的情况。
以后“大师拜三十五佛忏,手足指皆已破裂,石上磨成手足和头部迹印。复在一个比较大点的而根也很稳固的四方石盘上作曼荼罗供,以腕部磨试,两腕皆伤,把石磨转得很平滑”。这两块石头就由他的弟子供奉于寺院之内,至今遗迹仍在,成为该寺的镇寺之宝。从此以后宗喀巴大师以曲龙寺为落脚点,在沃卡一带传授格鲁派教法。在格鲁派教规日趋完善的同时,该寺决定修建格鲁派的主寺院——甘丹寺。据说宗喀巴在曲龙寺北面祈祷了甘丹寺的修建,后人为了纪念,就在他祈祷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
雅鲁藏布江瀑布
从沃卡东面的切那山口,绕过海拔6000米的沃德贡杰山,就到了海拔4000米的高山牧场。在牧场的西南就是努布角,到了努布角就是到了地边,雅鲁藏布江从西向东把这里深深地切割开来,要再往前走就必须下一个坡度在60度左右的陡坡,一直到海拔3500米的江边。从努布角到江边后向东20多公里是涅喀瀑布,向西约5公里是增瀑布。
涅喀瀑布在达古村东约1公里的地方,从努布角开始直到达古,山路在距江面20米高的山坡上与江面平行,在达古常年倾听着雅鲁藏布江发出的巨大咆哮声,这声音就来自涅喀瀑布。涅喀在藏语中是鱼嘴的意思,每年春夏之交,下游的鱼在这里集结,等待水涨后游向上游,形成一个天然的鱼库,每秒近千立方米的江水从上至下将鱼群搅得上下翻滚,涅喀瀑布是地质构造断裂形成的,一块巨大的圆形岩石阻碍江水下流而形成大落差,冬季水位下降,江水从圆石两侧溢流,形成6米高的两个大跌水。夏季水位上涨,水从圆石顶部下泻,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形成落差7至8米的瀑布,是雅鲁藏布江一大美景。当你看到泽当附近6至7公里宽的雅鲁藏布江时,怎么也想不到这里的江面只有近40米宽。
从达古溯江而上到努布后,再走5公里就是增瀑布,增在藏语中就是瀑布,去增瀑布的路一半要在悬崖陡壁上走,一半要从悬崖落下的巨石上跳跃前进。增瀑布犹如决堤洪水溅起无数浪花,激起重重水雾,阳光下水雾形成美丽的彩虹,气势壮观,这个落差5米的瀑布也是一块巨石阻塞形成的。
原标题:孕育近代政权和教派的桑日景区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