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邦卡 千年桃树的千年守望
唐焕钥   发布时间:2015-04-08 13:23:00   来源:西藏商报

  文成公主栽种的桃树开的花虽然略稀疏,却年复一年如约开放。而佳人之灵,今在何方?

  帕邦卡最温柔迷人的时节

  又到了一年一度,帕邦卡最温柔迷人的时节。这座石头上的千年佛殿,除了被白塔、经幡、巨石环绕,它的一年中最早的复苏,从最销魂的粉红波浪中张开眼。这座静静伫立拉萨城西北的宫殿鼎鼎大名无需赘言,藏文史书记载,它最初由松赞干布主持建造,吞弥桑布扎就是在此创制藏文并留下了由其亲书的六字箴言。至今此地还有祜主三尊的自显像,松赞干布等人的修行洞。而这满山的桃花也来头不小。

  绕过寺院一白一黄两座主要建筑,很容易可以找到那株最有名的桃树。过去它被经幡缠绕,现在则被精心地保护在围栏之中,不能靠近。而巨大的树冠还是伸出围栏,对每一位向它注目致意的人颤动花枝,给予祝福和庇护。树干虽然粗壮,但蜷曲的枝桠、凸出的树瘤尽显沧桑,加上花开得不盛,有些稀疏,让人格外心痛它。毕竟是千岁的老人了啊。相传这株桃树由文成公主栽种,开三种不同的花,结三种不同的果实。想来,周边那些开得繁盛的古桃树,都是它的子孙了吧。就像我们这些藏汉文化与历史不断碰撞衍生的后代,随风飘落停留此处。

  作为与文成公主类似客居藏乡的汉族女性,我禁不住浮想联翩。千年前,公主在这美丽的窗户里,眺望她的桃花朵朵,心里想着什么呢?是思乡的痛苦?还是爱情的甜蜜?或者,两者皆有吧。游走在帕邦卡的桃花林中,恍如回到汉地的山间,儿时背诵的种种咏花诗篇一一浮现。公主是否也曾在这林间浅唱低吟、徘徊流连?然而佳人已经是个过于扑朔迷离的形象。桃花的花语:爱情的俘虏。她在这俯瞰尘世的华屋美境中,到底是俘虏于松赞干布的爱情,还是幽禁于政治棋局?或者如神话解读中,她是解脱的度母,清醒地来演一场如桃花般柔美的戏?

  真相无从追忆,无非是花开了、花谢了,一年又一年,人事在轮回。放眼更远处的现代拉萨城,多少桃花事在继续。时光的无情、执着的有情,也许只有唐代崔护的那首诗可以形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由柔入刚再空

  除了阴柔的爱情,桃花的另一个重要象征,居然很阳刚——驱邪。就像文成公主的形象和命运,充满了悬殊对比巨大的解读一般。就像过于美丽的事物,总让人感到无常与忧伤。千百年来,桃花承载了多少或圆满或残破的爱情故事。传说唐明皇和杨贵妃都喜爱桃花,禁苑中种桃树千株,每到桃花盛开,他们会于桃园时,皇上都要摘枝桃花插于贵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然而,唐明皇那朵和江山媲美的桃花,从杨贵妃如云的发髻上,滑落成一段沉重的历史。有谁在这段历史中,打捞沉淀的警世教训?

  “好花不常开”,更实用的似乎是,将桃木制成刀剑等,驱除鬼怪——那让人心执着于转瞬即逝的爱情的鬼怪吗?因此如北宋杨家将之杨延昭,守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抵御外寇就像桃木驱逐凶邪一般,被誉为桃花花神。也有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

  柔美痴情与孔武有力极端的对比碰撞之后,只能是平淡虚静的回归。民间的这两端迥异寄寓,到了文人那里,却变成了几许清明自在。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唐寅的那首《桃花庵歌》。世人只在传说中知他是风流浪荡点秋香的情种唐伯虎,却不知真实的他有着超越情爱的逸然洒脱。他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而这个传统更早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谐“逃”,这个隐遁逃世清修的风气一直萦绕在后世文人墨客心中,并且很多酝酿成句、讽诵成章。“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走在帕邦卡的桃林中,我也有走在聊斋故事之中的恍惚。抬头来,繁花迷眼、寻心隔枝,这个桃花交织的美丽隧道,要将我带向何处?是陶氏的乌托邦,还是如南朝刘义庆《幽明录》里的故事,吃着桃子,遇见淑女,再回人间已七代之后。也许,我要的不过是在尽头,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原标题:帕邦卡 千年桃树的千年守望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