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藏阿里托林寺的建筑与壁画艺术
一、郎达玛灭法后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自吐蕃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二个世纪。这时期,苯教在传统的信仰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的诸多内容并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藏族历史的发展看,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看成是一个没有佛法的、黑暗的文化倒退时代。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却也是藏族历史文化再次走向复兴前的文化反思时代。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才能更加适应雪域吐蕃民众的需要? 什么样的上师大德才能给信众带来身心上的抚慰和引导?使吐蕃时期带有贵族特权色彩信仰的佛教,真正走向民间并与广大的民众发生关系,使得佛教真正的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让信众真正得获佛法的智慧与喜悦。
后世的藏族学者们在总结从松赞干布到热巴巾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时,曾这样形容道:从法王松赞干布到热巴巾王的时期,吐蕃人幸福的时期九代半,其中特别幸福的时期四代半。所谓半代人的时期,是指法王松赞干布和赤德祖赞去世后,其子再次执掌国政而言。此后,临近黑暗兴盛之时,吐蕃公众之福德被损毁。吐蕃人把有信仰的时代称之为“美好理想的幸福时代”。
正如敦煌出土的一份古藏文史料所说:“在此之后,宗教每况愈下,国王们自以为是,无视昔日好的宗教和经典。所有人都予以诋毁,并当成坏东西一概抛弃。……对一切人都有害,对国家和地方也没有好处,苦难不断出现……一个坏的时代来临了,一个短寿的时代到来了,所有的人都无能为力。向神叩拜,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天下众生的利益而献供叩拜。我们祈愿坏时代快过去;祈愿神的好时代,快快到来”。
然而,这个美好时代的再次到来竟是在朗达玛灭佛200年后,被藏族史学家们称之为“后弘期”的藏传佛教复兴时代。而藏族社会与历史的再次转变,后期藏族社会政治制度的形成,藏传佛教的再次复兴,寺院修习制度的确立,外来文明与西藏本土文化的再次整合、发展与创新,都与藏西阿里古格王朝的崇信佛法以及托林寺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历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