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塔,是极少数高僧大德圆寂后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施葬方式。灵塔分为法体塔和舍利塔两种。在我们看到的灵塔中,真身法体塔很少,大多数都是舍利塔。藏传佛教认为佛是不灭的,佛有三身,即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认为活佛圆寂后建塔供奉,永志纪念,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好运。
舍利是与生命的终结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多数死者生前往往十分惧怕死亡,而且死后也一定会给亲友们留下很多伤感。惟有佛法的修行者、大成就者,赋予死亡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他们不仅预知自己的死亡期,而且到时能够平平静静、无怨无憾地离开这个梦幻般的的世界。更为奇特的是,他们被火化后还会留下五光十色的“舍利”,其上显示出佛像、咒语等种种祥瑞之相。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意为骨身、灵骨,或坚固子。指人体火化后所遗存的结晶物体。佛教认为,“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是一个修行者终其一生修行的精华汇集。只有佛陀或虔诚礼佛、终生行善的高僧大德圆寂后才有可能结晶舍利。据说有的法体被火化后,心、舌依然完好等等。有词,死亡变得神奇壮丽、撼人心魄。舍利子,如同一粒粒小栗米或打不过绿豆或黄豆的粒状物。因时间舍利子十分稀少,亲眼见过舍利子的人并不多。按藏传佛教的说法,舍利子是一种介乎于俗界与法界之间的特殊物质,是佛法的实践者依持戒、入定、开慧长期修行并达到一定次第的产物。自古以来,能得舍利者,飞高深的佛法修行者莫属。但修行者若持戒、入定、开慧不够,火化后也不会出现舍利。对佛教界而言,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圣物。佛教对于佛之舍利,有难逢难遇之想,一位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如同礼拜佛祖真身,可以接下真佛闻法的殊胜因缘而成就菩提愿。满足佛教信徒对佛陀、高僧大德的崇拜心理是佛塔的首要功能。佛教界把佛舍利塔看成是铭记佛陀、高僧大德功德的丰碑,一次激发信徒对未来世界的热切向往,更加坚定对佛的信仰。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当他的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后,发现其遗骨凝结成了十分坚硬而五彩斑斓的结晶体。为保存佛的这些珍贵的舍利,建造崒堵波将其供奉起来,这便是最早的舍利塔。
公元8世纪后期,在西藏桑耶寺旁的黑布山脚下,为印度高僧寂护大师修建了灵塔,这便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座灵塔。实际上,藏传佛教的灵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双重性质的一种建筑物,历世达赖、班禅和极少数高僧大德圆寂后才能采用这种葬法。根据已故高僧大德的影响、社会地位的不同,塔的大小和质地也有所不同。
(本文参考《文化雪域》一书。)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