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佛像在躯体特征及衣饰上完全一样,但是由于各自手印、执物、姿势、坐具或坐骑的不同也形成了复杂的变化和相互的区别。在藏传佛教里,常见的佛像有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药师佛、弥勒佛、五方佛、三十五佛等等。这些佛像都有显示其功德与智慧的独特形象特征。释迦牟尼佛是佛像中最常见的,其手印一般有触地印、说法印、定印等多种,姿势有坐立卧三种。其中卧姿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入涅槃时的情景,所以又称释迦牟尼佛涅槃相,唯有释迦牟尼佛有此姿势。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其形象特征一般为坐姿,双手在脐下结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也是坐姿,左手托药钵,右手拈药果。弥勒佛是未来佛,据说他将在56亿7千万年后接替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而成佛。其姿势有跏趺坐、游戏坐、倚坐、站姿等多种,头顶有宝塔,手中执军持(净瓶)为其重要形象标志。五方佛是五方佛国世界的教主,即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光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和中央大日如来,他们皆为坐姿,分别结触地印、施与印、定印、施无畏印和智拳印而相互区别。三十五佛是佛教礼忏仪式中礼拜称诵的三十五尊佛像,他们各有自己的名号,形象也主要以手印和执物不同而相互区别。但是有些佛的手印非常接近,如帝幢王佛和德念佛分别结定印和触地印,若不是佛座后有藏文铭款,我们很难确定其真实身份,可能分别判定为阿弥陀佛和阿閦佛了。佛像的台座一般有莲花座、金刚宝座、须弥座等,大多是共同的;但坐骑不是共同的,如五方佛的东南西北和中央主佛各尊就分别以狮子、象、宝马、孔雀、金翅鸟为坐骑,这些坐骑也同样与各自主尊的功德思想密切相关。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藏传佛教造像中的佛像除比丘形相外,还有报身佛形相。其中无量寿佛等为报身佛形相,其他佛像也可见一些奇特的装饰。这种佛像的流行也应当与密教“即事而真”、注重世俗事相的宗教理念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