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意]图齐、[德]海西希:《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354。
[2][20][蒙古]策·达木丁苏荣:《蒙古古代文学一百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
[3][4]《墨鞑事略》[蒙][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
[5][11][26]《蒙古秘史》[Z].巴雅尔译,第1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232-354。
[6][23][意]图齐、[德]海西希:《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7]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81-482。
[8]萧大亨:《北虏风俗》[Z].[蒙]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
[9]《多桑蒙古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7,30。
[10]《北虏风俗》[Z].第7节。
[12]《蒙古青史演义》[M].尹湛纳希,1957年呼和浩特版1904-1906(第3卷)。
[13][15][28][30]《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432。
[14]仁钦:《研究蒙古萨满教的资料》[C].第1辑,435。
[16]赛音吉日嘎拉等:《成吉思汗祭奠》[M].郭永明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301。
[17]色道尔基:《蒙古族历代文学作品选》[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38。
[18]《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446。
[19]班扎罗夫:《蒙古萨满教或黑教》[M].34。
[21]仁钦:《研究蒙古萨满教的资料》[C].第1号资料27页。
[22]拿木吉乐道尔吉编:《鄂尔多斯风俗鉴》[Z].1992年7月第1版,376。
[24]胡日查巴特尔等:《蒙古萨满教祭祀文化》(蒙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7。
[25]《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453。
[27]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289。
[29]《建敖包的方法》[M].1。
[31]舒伯特:《对肯特山的崇拜》[A].《蒙古学论文集》[C].235-247。
[32]策·达木丁苏隆:《蒙古文抄本》[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447-448。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