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政策与研究 > 研究

僧人·喇嘛·活佛

索南才让   发布时间:2013-12-20 15:14: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僧人·喇嘛·活佛

  关于“喇嘛”一词的来源和含义有多种不同解释。元代杨瑀《山居新语》说:“闻有此说,未尝目击,问之剌马可也”。“剌马”即帝师。明代王士性《广志绎》卷五说:“乌思藏所重在僧,官亦僧为之。其贡道自川入,俗称喇嘛僧”。喇嘛僧指藏传佛教僧人。清代的多部文献都提及“喇嘛”,姚莹在《康猷纪行》卷三和卷五对此也做了不同的解释。国外有学者认为,“嘛”来源于藏文“bla”和“ma”两个词,“bla” 一般被翻译成“灵魂”、“精神”或“生命”,是“一种个体的生命力量,构成人的身体和大脑的根本支柱”。“Ma”首先作为一个否定的虚词,意为“没有”或“不是”;其次作为一个真实的、名词的指示物;还作为表示“母亲”的词。因此,“喇嘛”一词意为高的”或“高尚的母亲”、“向往灵魂的母亲”。

  藏文“喇嘛”的本意是“上师”或“至高无上”,是梵文“古茹”(或古鲁、拘罗guru)的翻译对应词。《藏汉大辞典》和《梵藏汉对照词典》解释:“古茹”有重、上师、深奥、大的、轨范师等五层含义,意指具有渊博知识的、受人敬重的上师或轨范师。

  可见,喇嘛是对精通显密教法、修行获得成就而为人师表、引导僧徒进行密法修炼的高僧的尊称。凡喇嘛皆僧人,但僧人却并非都是喇嘛。喇嘛与普通僧人有区别,喇嘛是经过多年的苦读和实践而达到极高开悟的成就者。如果只懂得显教教理,没有修证成就或实践经验者,不能称为“喇嘛”。因此,藏传佛教视喇嘛为佛,具有佛的修养、佛的慈悲,象佛一样引导众生解脱。喇嘛是三世诸佛的本体,他总集三宝、三根本、三身,是过去诸佛的化身,未来诸佛的源泉,现在诸佛的补处,也就是替代法王。对于普通信徒来说,喇嘛是衣食父母,生活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喇嘛能规范人的行为,指导向善,没有喇嘛的指导,弟子不会获得任何成就。在寺院中,喇嘛与徒弟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血缘关系更加亲近的父子或师徒关系,弟子必须绝对服从喇嘛,而喇嘛对弟子实行一系列考验,以证明其信仰的坚定性。有时,即使弟子对喇嘛不满,也不敢言语,不敢不拜。弟子的顺从是全面的,他必须把自己的身、语、意和财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喇嘛。

  藏传佛教把喇嘛分为根本喇嘛和传承喇嘛两种,作为所敬重的四宝之首。每个宗派也有自己的划分,如宁玛派把喇嘛分为心性喇嘛和明有喇嘛,心性喇嘛又分九种,明有喇嘛分六种。

  何谓活佛?目前有五种解释:活佛是活着的佛;活佛是佛;活佛是由神佛化现而来的肉身;活佛是人间佛陀的化身;活佛是喇嘛。元代诗人韩邦靖《宫女行》中写道:“更崇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净超西天”。这是最早提到活佛的汉文文献。“活佛”的藏语名称是“朱古”(sprul-sku) ,意思是“变化身”,也称“央斯”(yang-srid),意为“再生”或“后有”。蒙语称“呼毕勒罕”,意为“自在转生或再生”。

  “化身”是佛教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之一,意为顺应所化众生的机性,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化的各种形象。法身不显,是本空有;报身时隐时现,如阳焰;化身随机显现,是色有,或有形体,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随缘受生,是佛的变化身。

  活佛与佛陀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其不同在于他只作为佛的化身出现做事,不是佛陀本身;其联系在于,喇嘛意味着已修得成就成为佛身,死后按照教规寻找他的转世灵童,也就成了“活佛”。但是,喇嘛并不都是活佛,而一位新活佛转世必须在学有成就的喇嘛中出现。或者说,唯有喇嘛才有资格和机会转世成为活佛。因此,有时活佛也被称为喇嘛。在藏传佛教看来,佛是在喇嘛的基础上出现的,没有上师不会有佛陀。同样,没有喇嘛也不可能有活佛,只有渊博佛学知识和极高修行成就的僧人(喇嘛)去世后,弟子们才为缅怀他而寻找其转身,建立活佛系统。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责编:翟新颖)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