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乾隆皇帝祝寿,乾隆四十四年六月,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率领三大堪布及高僧百余人,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历时一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在承德期间,乾隆向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颁敕了金册、金印,金印用汉、满、藏3种文字镌刻 “敕封班臣额尔德尼之印”。“禅”、“臣”之别,强调了西藏地方和清朝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
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活动结束后,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九月抵京并驻锡西黄寺。为迎接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到京,乾隆皇帝在专为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保和殿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和三世章嘉赐宴,以示隆重,并敕谕:“今班禅额尔德尼莅临此地,使佛法兴旺,政治昌盛,众生安居乐业。若受佛加持,教法兴隆使黄帽僧与一切信徒诵经,会有祥兆。”
宴毕,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奉旨在西黄寺用金汁开始抄写《薄伽梵佛母白伞盖佛母修念法成就甘露宝瓶》,并在经书扉页作题记:“爰成此经利益众生,时於神都之黄寺佛楼中,恍然如到帝释天宫,曷胜庆幸!恭祝我大皇帝万寿无疆。”呈献给乾隆皇帝作为贺礼。通过这段题记,也可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为乾隆皇帝祝寿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提出佛弟子当报四重深恩,包括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因为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就好比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国王以正法教化众生,八大恐怖不入其国,因而可以利益人民,所以佛弟子应当敬辅仁王,把仁王当佛一样尊重。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深谙佛理,他对乾隆皇帝的敬重无疑是依佛教诲报国王恩的体现。
九月二十六日,乾隆皇帝亲临西黄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出寺迎接,乾隆赏赐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许多贵重礼物,并在西黄寺内与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一起用膳。此后,乾隆和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多次往来于皇宫和西黄寺之间。后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京不幸感染天花,病重期间,乾隆皇帝数次探视。十月二十九日,乾隆皇帝亲临西黄寺探视,遣御医诊视,命章嘉国师守护,并命皇六子加倍注意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病情和饮食情况。十一月初一,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发高烧,乾隆皇帝亲自到西黄寺赐送貂皮大氅、皮褥等物,作《祈寿长椿图》和《写寿娑罗树并赞》诗赐予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为其祈寿。
十一月初二下午,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于西黄寺内圆寂。乾隆皇帝闻讯后痛哭流涕,并为之辍朝一日,以示哀悼。乾隆皇帝还亲临凭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并于西黄寺西侧敕建清净化城塔及清净化城塔院。由于塔是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而建,故俗称“班禅塔”或“六世班禅塔”,塔内珍藏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衣冠经咒和乾隆皇帝的赐物等,以志胜因。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一月,塔院建成,乾隆亲笔御书《清净化城塔记》,以纪念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无量功德。乾隆御书《清净化城塔记》碑、《写寿班禅额尔德尼圣僧并赞》诗碑(碑内刻《祈寿长椿图》和《写寿班禅额尔德尼圣僧并赞》诗),作为历史文物,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于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院东、西碑亭内。
据史料统计,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西黄寺驻锡的两个月中,共在西黄寺授戒、灌顶、讲经、摩顶及参加法会20余次,接待僧俗信徒万余人次。在其法体百日供养中,前来西黄寺致祭、献供者更是不可胜数。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