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像父亲老舍先生一样深深地爱着北京,爱着北京的山山水水,爱着北京的一草一木,乃至爱着现存于北京城内刻有藏字的石碑和藏式建筑。他用8年时间,寻访、考证京城刻有藏字的石碑和藏式建筑后,即兴创作了散文《见证亲密——寻访北京刻有藏字的石碑和藏式建筑》,引起极大反响。
舒乙在北京城内一共找到了15块刻有藏字的石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没有想到北京会有这么多,完全没有想到。”“这不是一组绝佳的好教材吗?”只需将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带到这批石碑面前,让他们自己看,他们立刻就会明白,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会立刻明白,藏传佛教(喇嘛教)在北京原来备受尊重和重视。
原标题:舒乙:寻觅民族团结的历史证言
《娑罗树歌》碑
对舒乙来说,他每次前往香山不仅是感受那里的红叶,更多的是要寻找潜藏在那里的历史见证。据舒乙考察后的结论,现存于香山的“香山寺”遗址就有尚不完全被人知的3件宝贝,一为“听法松”,是两株有千年树龄依旧健壮的松树,二为《娑罗树歌》碑,三为乾隆皇帝自书自画的石屏。在这3件宝物中,《娑罗树歌》碑最有研究价值。
在舒乙看来,《娑罗树歌》碑的价值主要在其情趣,碑为四方体,南侧刻汉文,西侧刻藏文,北侧刻蒙文,东侧刻满文。碑体量不是特别大,但形制不错,说它是15块刻有藏字石碑中最具雅兴和最有品位的石碑,那是因为碑文是乾隆为一棵树而立的言,这在藏字石碑中极为罕见,且碑文极富现代意识!奇怪的是,这块石碑很少被记载,许多资料也已遗失。但舒乙通过碑中的诗文考证发现:一日,乾隆皇帝来香山寺游玩时曾在一棵千年古树前驻足,抬头发现这棵树的树叶呈七叶状,树冠茂盛。乾隆不解,香山寺住持敬告乾隆皇帝这是一株娑罗树,又称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是在娑罗树下得道成佛,故佛庙四周常种有娑罗树,乾隆皇帝听后似有所悟。30多年后,当乾隆皇帝再来香山时,见此树仍然繁茂,自感奇怪的是,在这些年中,诗已写了几万首,竟没有一首是歌颂树的。于是,欣然赋诗一首刻在碑上。
舒乙寻找到这块石碑时大为感慨:“这种对植物的尊重,对大树的尊重,难能可贵,表达了一种不光是对佛,也是对大自然、对地球的爱护和亲善,非常符合佛教的普度众生的理念,也符合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哲理。这块碑可以成为一个天赐的好标志物,永远受到顶礼膜拜式的尊重和爱戴。”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