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的遗迹
跟随着电视片的镜头,我们饶有兴趣地看到,尽管象雄王国早已灰飞烟灭,苯教却将象雄文明流传全藏地,使它成为西藏文化的奠基者,其许多内容依然在藏民的生活中顽强地留存着,根深蒂固。藏区独有的建筑形式碉楼,是十分典型的象雄建筑,历经千年而不倒,至今仍矗立在山坡上、河岸边,仍在作为民居使用,有些僧人还在碉楼里修行。而藏医,相传就是苯教的创始人敦巴辛饶创造的,由他的大弟子杰布赤西传习,并且由他的另一位弟子勒当芒布传到了汉地。早在三千年前,象雄古人就开始研究高原动植物的药性,探求人体奥秘,创造了诊断方式、用药方法均有别于汉地和印度医学的藏医学。
而说到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的文字,藏文字究其本源也绕不开象雄文明。有学者认为,藏文起源于象雄的玛尔文,与象雄文的形状和结构均十分相像。所谓松赞干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创造藏文,其实是在吸收大量象雄文字的基础上,对藏文的整理、规范,最多只能叫改良。莲花生大师将佛教传入藏地之初,苯教第一世李西达让大师就已经完成了典籍《甘珠尔》从象雄文到藏文的翻译工作。
而今天藏民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也是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藏民的婚丧嫁娶、除病消灾,在某种程度上仍沿袭着苯教的传统,还有许多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算命甚至转经筒,都是苯教的遗俗。
说到佛教和苯教的关系,则更是充满了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苯教至少比藏传佛教早两千多年。根据苯教的传说,苯教最初起源于一个叫做魏摩隆仁的地方,学者考证,这个魏摩隆仁,就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苯教认为,冈仁波齐是最大的神山,是世界的中心。令人惊奇的是,不仅苯教这样认为,它同时也被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每一年每一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前来朝圣,匍匐在它的脚下。学者考证,这是因为象雄文明传入印度,对印度教、佛教的创立产生了影响。有人甚至说,苯教传入印度产生佛教,佛教又传入西藏,构成了一个轮回。
不仅如此,佛教和苯教的寺庙形制、建筑特征、教义体系、宗教仪轨、修行方式、法器神舞等等,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藏传佛教的贡品酥油花,就是敦巴辛饶当年为了替代杀生祭祀而创造出来的。佛教来到藏地,在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苯教的形式,这或许是它能够立足,为藏人接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