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见,就给他敬了一杯酒。”7月9日,在阿坝州红原县举行的藏羌彝原创音乐研讨会上,63岁的藏族作曲家秋加措对39岁的藏族音乐人热西·才让旦表达了毫不掩饰的赞美,“我敬佩他为保护藏族民间音乐做的工作。”
2003年至今,热西·才让旦走访了近700位藏族民间音乐老艺人,希望能制作一幅藏族民间音乐人的地图。“音乐不像古董,它的消失很少有人关注,但音乐其实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宝,我希望能保留下一点点。”
寻找自己音乐的根
热西·才让旦出生于甘肃玛曲的一个牧民家庭,童年时母亲的歌声一直铭刻在他记忆中。“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唱着歌,从草原朝着起伏的山峦走去,衣服一侧的袖子从草上慢慢划过。我从后面看着她的背影,会觉得很高大。”
长大后,他先后求学于西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学习声乐和舞蹈。然而,由于藏族声乐发声方法不同,学习美声唱法时,他感到“越来越远离我内心深处的声音”。
为了寻找自己音乐的根,寻找祖先的足迹,2003年,热西·才让旦一个人背上背包,带上了最简单的卡带录音机,从青海热贡起步,寻访一个个村落中的藏族民间音乐老艺人。
300条信息保留民间音乐智慧
“民间艺术是一种智慧,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寻访中,热西·才让旦发现,民间艺人们演唱的不仅是歌曲,还有背后的历史文化,例如当地村子、山峰、河流名称的来历以及生活习俗等。“民间音乐口口相传,一个老艺人去世,就会把村子的历史都带走。”
为了更完整地记录下藏族民间音乐中的文化信息,2008年,热西·才让旦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组建了“香格里拉民间音乐保护协会”。这个十余人组成的团队经费来源全靠自筹,大部分成员为志愿者。就在这一年,热西·才让旦推出了第一张专辑《香格里拉》,在虾米音乐上评分高达9.5分。随后他曾有多次到国外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但都一一放弃,依然执着于藏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那时太年轻,我觉得成名会让自己膨胀,找不到自我。”热西·才让旦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一次寻访,他们通常会用2个月实地搜集资料,然后再花4个月做后期整理。“一首歌曲的音频之外,往往还需要搜集300多条信息,比如老艺人的家庭成员情况,所在村子的地理经纬度,周围的自然风貌,村里的仪式习俗……”除了记录藏族民间音乐,热西·才让旦还自费聘请民间艺人,教授传统乐器的弹奏技法,不论老少都可以免费学习。
老艺人们在音乐之外的德行,也让热西·才让旦感动不断。在云南迪庆塔城镇,他和老艺人云长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他就像一座山包容所有人。我和他一起生活,他一句句教我唱,我一个词一个词地请教他,所有他知道的东西都毫无保留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