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五四青年”谭晓琴:做藏区最放心的好门巴

陈淋    发布时间: 2015-05-05 10:58: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


谭晓琴为牧民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到家门。

  2015年3月,团省委、省青联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在四川全省开展第十八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4日,第十八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决定,授予刘东风等9名同志第十八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等2个青年集体“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并号召全省广大青年向榜样学习。

  第十八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80后姑娘谭晓琴,是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她是一名医德高尚、时刻牵挂病人的基层好医生,同时,她自己也是身受癌症折磨的重病患者,却仍然坚守在藏区高原偏远的乡村卫生院最平凡的岗位上。她从不把自己当病人,在实践中坚持磨砺和提升自己,医务技能日臻精湛,诊断了许多疑难杂症、治好了许多求医群众,从最初老乡们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藏语医生)”成长为“最放心的好门巴”。

  受父母影响 姐弟俩都走上行医之路

  这一次来成都领奖,谭晓琴的妈妈从炉霍一路陪同过来。女儿身体还很虚弱,长途奔波过来,她觉得自己要跟着女儿,心里才安稳。

  今天谭晓琴特意穿了一件她很喜欢的藏袍上台领奖,这样看上去她气色更好些。当从领导手中接过“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红色证书时,她心里感到很激动。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谭晓琴一直很谦虚地说道,“其实我真的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我自己看来,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

  选择走上行医之路,谭晓琴说是从小深受父亲影响。“我爸爸就是咱们当地退休下来的老医生。小时候,他下班回家了,还有不少人来到家里找我爸爸看病。”谭晓琴说,藏区地广人稀,医生又很少,老乡们看一次病很不容易。或许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心里就埋下了跟父亲一样的行医梦。“现在我弟弟也成为了我们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谭晓琴说。而她能够一直坚持在卫生院工作,为乡亲们看病,也是因为妈妈从小的教诲。“她一直告诉我们姐弟俩,长大了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十八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颁奖现场,谭晓琴(右二)着民族服饰领奖。

  重病危在旦夕 乡亲们自发转塔十万圈为她祈福

  走上行医之路后,谭晓琴长年奔走在海拔3000多米的农区、牧场,为藏族群众宣讲孕妇住院分娩科学知识,改变了群众“宁愿生在牛圈里,不愿生在医院里”的观念,挽救了许多新的生命。

  她医者仁心,陪伴绝症患者度过最后的岁月,把素不相识铸成生死不弃。她医者无我,对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从不低头,“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容不得选择”。谭晓琴总是这么说。通过自己努力,她也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藏语医生)”,成长为“最放心的好门巴”。她医者博爱,在生病后,不少爱心人士主动捐款为她治病,但她总是一如既往的谢绝,总说“还有比我更需要的人”。

  在谭晓琴拿到医院发的病危通知单后,远在炉霍斯木乡的乡亲们,自发转塔十万圈为病重的她祈福平安。“这个真的让我很感动。斯木乡离成都的医院那么远,他们不可能来这边看望我,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为我祈祷。”谭晓琴说,现在,每当她走在上班路上,乡里私家车见到她,都会停下来,邀请她上车,载她去医院。谭晓琴说,乡亲们给她的点滴温暖,都让她既幸福又感恩。

  而如今,谭晓琴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病能快快好起来,这样她就有更多精力去为乡亲们服务,报答乡亲们的恩情。“我这次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因为前期治疗,吃了药物可能会导致肝肾有一些损伤,这次就来好好做做检查。”谭晓琴说。

  原标题:谭晓琴:从“不放心的小门巴”到“最放心的好门巴”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