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藏式木雕技艺传承人旺堆:丹青妙手绘“莲花”

鹿丽娟    发布时间: 2014-10-16 14:15:00    来源: 西藏日报


旺堆在展示他的作品。 鹿丽娟 摄

  导读:

  从西藏木雕可以追溯的记录看,最早出现在古格王朝时期,开始主要是应用在建筑方面,常用来做寺庙的建筑装饰或豪门大户的房屋装饰。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内的狮身人面像出自唐朝,是西藏建筑雕刻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雕刻作为西藏文化的灿烂明珠,为历史所铭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西藏的木雕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欣赏的艺术,它开始在民间普及,藏族普通家庭也出现了木雕的身影,色彩鲜艳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还有外墙房梁上,都是一个个微型藏式雕刻博物馆。

  金秋十月,风景如画,灿烂的阳光洒在拉萨的每个角落。

  走进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清真寺北侧的胡同,眼前便出现了一座具有浓厚藏民族建筑风格的大楼,大楼充满了“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一群忙碌的藏族手工艺工作者正在紧张工作着。

  原来这里就是西藏“骨灰级”的古建筑维修民族手工艺企业: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

  走进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的手工技术室,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带着眼镜,正在专心致志完成木雕作品的老人。

  老人叫旺堆,自1983年进入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成为一名木工,到如今已有31年。

  31年来,旺堆老人参与了西藏多个著名寺庙宫殿的修建和修复工程,其中包括布达拉宫一期维修和大昭寺、桑耶寺的维修,以及甘丹寺错钦大殿的修建等。

  2012年,旺堆被评为木雕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式木雕技艺传承人。

  旺堆老人可谓是“功德圆满”,但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现得十分谦逊。

  少年学艺,只为圆儿时的梦想,揭开藏式木雕技艺的神秘面纱

  “我年少时就对木雕充满了爱好,对木雕艺人崇拜得不得了。”旺堆老人说。

  出生于1959年的旺堆,儿时就喜欢用自己的小刀雕刻一些玩具。1977年,18岁的他被父母送进了拉萨市城关区建筑公司第四队学习木工技艺。

  “当时,我跟师傅学习的是现代房屋建筑,那时经常需要做一些关于房屋修建的工程,不过这只是最基本的木工活,不过我想学习木工更深更有难度的一些技艺。”旺堆娓娓地给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学艺之路。

  于是在1983年,旺堆毅然告别了拉萨市城关区建筑公司第四队,来到了城关区古艺建筑队,也就是如今的拉萨市古艺建筑美术公司,开始深入学习木工技艺。

  “在来到公司后,我跟随当时的藏族木雕大师德庆学习木雕技艺。能够跟随这样的木雕大师学习,我非常高兴。”说起自己的老师德庆,旺堆充满了崇敬之情。

  他说,德庆大师是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桑耶寺乌孜大殿的维修设计。从未到过桑耶寺的德庆大师通过询问桑耶寺的僧人建成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乌孜大殿第三层。

  但刚开始接触木雕的旺堆,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木雕的工艺流程首先需要将雕刻的作品图案绘制在纸上,然后贴在木头上,再根据需要进行雕刻。

  旺堆说:“当时和我一起跟随德庆大师学习木雕技艺的一共有几十个人,但老师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我们,手把手地给我们传授木雕技艺。起初,我对木雕技艺只是略通皮毛,后来,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主要通过看以前的木雕作品,或者观察师傅们画的一些图案,先学雕刻,一有空的话就学习画图案的技术。”

  虽然在24岁才开始学习木雕,但由于头脑灵活,再加上从事木工工作多年,所以在木雕技艺上旺堆进步很快。

  说起自己学习木工技艺的历程,跟随德庆大师学习的几年,让旺堆收获颇丰,他的木雕技艺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不久,旺堆幸运得到了一个做木雕的好机会。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