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宗喀山脉南麓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素有“中国民族射箭之乡”的美誉,在尖扎地区,每个男儿都会射箭,每个家庭都有一把弓。
在刚刚闭幕的2014第三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上,奥松多杰所产的弓箭受到了众多选手的青睐。
47岁的奥松多杰是县上唯一一个会做整张弓的人,他做的弓在尖扎县无人不知,无人不夸。在尖扎地区,藏语称射箭活动为“达则”,村与村之间都举行射箭比赛,这里的人们对射箭有着独特的爱好,也对弓箭的制作有着与众不同的讲究,这里至今仍流传着安多藏区独特的制作弓箭的手工绝活。
“小时候我们唯一的玩具就是弓箭,因为没有地方买弓箭,所以都是自己做。”多杰说,由于对弓箭非常感兴趣,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伯伯接触弓箭制作。
“24岁那年,由于我不喜欢受约束,便只身一人跑去拉萨做生意,却意外结识了一名叫次成的做弓的藏族汉子,至今让我触动很大。”多杰说,那时他租住在次成家,业余时间便会帮次成做做弓。次成做弓的时候绝不说话,而且总是先做价格便宜的儿童弓。
“次成做弓从不为了钱,而是为了一种神圣的信仰,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震撼,也让我萌生了回家做弓的想法,”多杰说。
“朋友的一句话似一盆凉水浇醒了我,”多杰说,2008年过年回家后,一个朋友告诉他,尖扎称为“射箭之乡”,可现在连一把弓都买不到,做弓的老人也都去世了,现在我们愧对此殊荣。
牛角弓的制作非常繁琐,从选材、打磨、铺筋、做成半成品、阴干、调试、成品需要七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要细心,一个步骤出错,就会前功尽弃。
据了解,一般做出一张弓需要约半年时间,在冬季的时候准备好材料,到了盛夏一次性做几十把甚至上百把弓,而且牛角弓的成本比较高,比起做生意,挣得钱少了很多。
“原材料稀缺也是问题”,多杰说,45—70厘米的牛角几乎没有,10个人一个月才能在福建的牛场找到100对水牛角,成品牛筋更是难寻。
“因为砸筋和撕筋是非常困难的,砸筋的时候需要先阴干牛筋,再砸散,然后用手撕牛筋,很少有人可以掌握砸筋和撕筋这个技术,”他说。
现在的多杰已经成为青海省黄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牛角弓也扬名海外,这无疑让多杰更加坚定做牛角弓的事业,传承这一古老又充满魅力的传统文化。
原标题:从儿时玩具到体育用具:奥松多杰的非遗传承梦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