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雪拉鼓传承人嘎伦:击打穿越时光的鼓点声声

王立    发布时间: 2014-06-11 14:17:00    来源: 西藏日报


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雪拉鼓传承人嘎伦在精益求精的细心的制作雪拉鼓。 高加库 摄

  导读:

  鼓距今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鼓乐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激发了无数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鼓出现在原始时代,自汉以来,鼓的形制多样,用途甚广,广泛流传。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除猛兽的号角和武器,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还常把鼓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剧、曲艺、歌舞、喜庆集会和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被人们广泛应用。而今,雪拉藏鼓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拉萨市尼木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尼木县的人文景观别具风采。有宁玛派的早期圣地托噶,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莲花生来藏弘法时期。另有赤松德赞于公元8世纪修建的吉嘎曲德寺,以及古代西藏造桥专家唐东杰布造的尼木铁索桥等,同时也是藏文发明人吞米·桑布扎的故乡。

  初夏,尼木这块意为“麦穗”的宝地已经变得绿油油,我们从贡嘎机场的隧道口驰过,穿过曲水县城后沿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沿途村落的不少人家都在田间劳作,我们被这一派热情欢快的劳动场面打动,忍不住停车拍照。原本恐怕打扰,没想到尼木的乡亲们对着镜头一点都不扭捏,大大方方,一把草、一朵花都是她们的道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真。

  就这样,一路呼吸着雅鲁藏布江的水气,嗅着油菜花的独特香气,听着田间地头的劳动欢歌,我们拐进了尼木县城,寻访雪拉藏鼓制作技艺传承人。

  从前,要在尼木县寻找手工艺人,还得驱车赶往各乡。现在,尼木县的手工艺人大多集中在县民族手工业园,该园内有集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工作室,方便人们近距离感受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尼木县民族手工业园是集尼木特色藏纸制造、雕刻绘画、尼木藏鼓、经幡印刷及酸奶加工为一体的特色民族手工艺园区,项目实施以来,逐步建立了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变了以前尼木县各种手工艺散乱、规模小的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传统手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产品产量比原来增加一倍以上。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