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藏戏更好地传承下去,美朗塔青依旧孜孜不倦地向更多的人传授藏戏的表演技艺。美朗塔青正在指导青年演员。魏山 摄
导读:
藏戏,是西藏独有的地方剧种,以其高亢的唱腔、独特的舞蹈流行于藏区。藏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衍生出了众多派别。达龙藏戏,源于觉木隆藏戏,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地方特色,流行于拉萨市林周县,广受当地群众欢迎,并于2010年被列为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汽车沿着巍峨的恰拉山蜿蜒前行。
时值五月,车窗外,这片广袤神秘的高山草原间,已点缀满了各种鲜花,在以苍绿为主的色调中,有着参差的紫红。偶尔在田野飞起的一群群野鸽,又给颠簸的行程增添了几分情趣。
忽然,随行的林周县文化局副主任边巴索朗开口到:“快看,那就是林周县著名的旁多铁索桥,虽经数百年风吹日晒却不变形、不生锈、不变色,至今保持该桥始建时的原貌。据说,就是由汤东杰布建造的。”
随后,边巴索朗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说,旁多铁索桥只是汤东杰布在西藏所建的铁索桥之一。相传,汤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演戏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在西藏各地修建了58座铁桥。生活在明代的他,不仅是修筑桥梁的建筑师,也是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边巴索朗的讲述引人入胜,同样更激起记者的莫大兴趣。
因为,此次采访的目标就是藏戏,地点就在与此仅相差数里的达龙村。
地势渐缓,视野更阔,从远处深山流出来的河水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温柔,时而从两块巨石的缝隙间穿过,时而从光滑的卵石上缓缓淌过,是那样的洁净、光润、透明,那样的撩人心扉。
“童年时代的自己被藏戏的服装、面具、鼓等所占据,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似乎深深地喜欢着这一切。”
深山藏古寺,著名的达龙寺随着层峦叠嶂的后退已出现在眼前。寺庙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煞是宏伟壮观。
而就在这里,以雪山江河作背景、以草原大地为舞台,一场精彩的表演正在继续:
伴着如小雨击打屋檐般的鼓点,握惯了锄头、拿久了鞭子的农牧民身着华丽的藏戏服装,打着铿锵的节拍边舞边唱,舞蹈时而闲庭信步,时而碎步疾行;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变化多端。
喝着香醇的甜茶,我们加入看戏的队伍中,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大家立刻被那韵味隽永的唱腔和五彩缤纷、瑰奇神异的面具服饰所吸引了,很快沉迷其中。眼前的场景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传说与神话交融的远古时代……
原来,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藏戏队的负责人美朗塔青早早地就把大伙儿招呼了起来!